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直线轴、轴分别交于点和点,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点上一动点,当最小时,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B的坐标,再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CD的坐标,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出点D′的坐标,结合点CD′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令y=0即可求出x的值,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

解: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CD′x轴于点P,此时PC+PD值最小,如图所示.

x=0时,

∴点B的坐标为(02);

y=0时,,解得:x=-3

∴点A的坐标为(-30).

∵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

∴点C1),点D01).

∵点D′和点D关于x轴对称,

∴点D′的坐标为(0-1).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

∵直线CD′过点C1),D′0-1),

∴有

解得:

∴直线CD′的解析式为

y=0时,则

解得:

∴点P的坐标为(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中,CDAB边上的高,AD8CD4BD3.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PDC≌△BDC

2)当t为何值时,△PBC是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RtABC中,∠C90°,BD平分∠ABCAC于点DDE垂直平分线段AB

1)求∠A

2)若DE2cmBD4cm,求AC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已知点A(22),把点A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到达点B;把点B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到达点C.

(1)在图中画出△ABC,并直接写出BC两点的坐标:B( )C( ).

(2)求△ABC的面积.

(3)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点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动2个单位至点,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右跳动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动下去,点2019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P的坐标为(﹣1,0),请按要求画图与作答.

(1)把ABC绕点P旋转180°得A′B′C′.

(2)把ABC向右平移7个单位得A″B″C″.

(3)A′B′C′与A″B″C″是否成中心对称,若是,找出对称中心P′,并写出其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中,∠BAC=90°,AB=AC=2,点EBC边上一点,∠DEF=45°且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射线CA交于点P,Q.

(1)如图2,若点EBC中点,将∠DEF绕着点E逆时针旋转,DE与边AB交于点P,EFCA的延长线交于点Q.设BPx,CQy,试求y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图3,点E在边BC上沿BC的方向运动(不与B,C重合),且DE始终经过点A,EF与边AC交于Q点.探究:在∠DEF运动过程中,△AEQ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菱形的一个角与三角形的一个角重合,然后它的对角顶点在这个重合角的对边上,这个菱形称为这个三角形的亲密菱形,如图,在△CFE中,CF=6,CE=12,FCE=45°,以点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AD,再分别以点A和点D为圆心,大于AD长为半径做弧,交EF于点B,ABCD.

(1)求证:四边形ACDB为△CFE的亲密菱形;

(2)求四边形ACDB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①,点P是∠AOB的平分线OC上的一点,我们可以分别OAOB在截取点MN,使OM=ON,连结PMPN,就可得到.

1)请你在图①中,根据题意,画出上面叙述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请你参考(1)中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

(Ⅱ)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Ⅰ)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