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反比例函数y= 与一次函数y=kx﹣k+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A、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必定经过第一、三象限,与图示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k+2>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与图示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C、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k+2>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与图示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D、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必定经过第一、三象限,与图示一致,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仨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A.11
B.10
C.9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二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乘车,乙步行.如果乙先走20 km,那么甲用1 h就能追上乙;如果乙先走1 h,那么甲只用15 min就能追上乙.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半角型”问题探究: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同学的方法是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到△ADG的位置,然后再证明△AFE≌△AFG,从而得出结论:EF=BE+DF

(1)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 +∠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实际应用:

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拓展提高

(3)如图4,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CD上,AE=CF=1,OEF的中点,动点GH分别在边ADBC上,EFGH的交点POF之间(与0、F不重合),且∠GPE=45°,设AG=m,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数学兴趣小组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小明在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沿着直线后退到点,使眼睛、标杆的顶点、旗杆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测量:人与标杆的距离=1 m,人与旗杆的距离=16m,人的目高和标杆的高度差=0.9m,人的高度=1.6m.

方案二:小聪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长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1.5米,在同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影长为21米,留在墙上的影高为2(如图2).

请你结合上述两个方案,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求旗杆的高度。我选择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计算题

(1)﹣10﹣(﹣16)+(﹣24);

(2)﹣3.5÷×(﹣)×|﹣|

(3)(+)×(﹣36)

(4)(﹣1)3+[42﹣(l﹣3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60)、(04),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当OPA是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的坐标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 A=2 x2+3xy﹣2x﹣1,B= x2﹣xy﹣1.

(1)化简:4A﹣(2B+3A),将结果用含有 x、y 的式子表示;

(2)若式子 4A﹣(2B+3A)的值与字母 x 的取值无关 y3+A﹣ B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1,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9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问:(1)动点P从点A运动至C点需要多少时间?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求当t为何值时,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