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正方形ABCD中,以对角线BD为边作菱形BDFE,使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F,交CD于点G

1)求证:CG=CE

2)若正方形边长为4,求菱形BDFE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6

【解析】

1)连接DE,则DEBF,可得∠CDE=CBG,根据BC=DC,∠BCG=DCE,可证BCG≌△DCE,可证CG=CE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证明BD,即BE,根据BEDC即可求菱形BDFE的面积.

解(1)证明:连接DE,则DEBF


∵∠CBG+BED=90°,∠CBG+CGB=90°,∠CGB=BED

又∵BC=DC,∠BCG=DCE
∴△BCG≌△DCEAAS),
CG=CE
2)正方形边长BC=4,则BD=BE=DC=4,菱形BDFE的面积为S=4×4=16
答:菱形BDFE的面积为1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ABDCB90°FDC上一点FCABEAD上一点ECAF于点G.

(1)求证:四边形ABCF是矩形;

(2)EDEC求证:EAE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边BC、AC分别交于D、E两点,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
(1)求证:DF是⊙O的切线;
(2)若AE=4,cosA= ,求DF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综合题
(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DC,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D的平分线,试判断AB,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易证△AEB≌△FEC,得到AB=FC,从而把AB,AD,DC转化在一个三角形中即可判断.
AB、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2)问题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DC,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问题解决:如图③,AB∥CF,AE与BC交于点E,BE:EC=2:3,点D在线段AE上,且∠EDF=∠BAE,试判断AB、D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抖音将“重庆洪崖洞”抖成了全国知名景点,五一期间,很多外地游客都慕名前来打卡.小丽和小萌二人约定分别从贵阳和遵义自驾到重庆游玩,由于贵阳到重庆的路程更远,所以小丽先出发,2.2小时后小萌才出发追赶小丽,她们二人离贵阳的距离(千米)与小丽行驶的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小萌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

2)当小萌追上小丽时,她们离贵阳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张学友演唱会”于6月3日在我市观山湖奥体中心举办,小张去离家2520米的奥体中心看演唱会,到奥体中心后,发现演唱会门票忘带了,此时离演唱会开始还有23分钟,于是他跑步回家,拿到票后立刻找到一辆“共享单车”原路赶回奥体中心,已知小张骑车的时间比跑步的时间少用了4分钟,且骑车的平均速度是跑步的平均速度的1.5倍.
(1)求小张跑步的平均速度;
(2)如果小张在家取票和寻找“共享单车”共用了5分钟,他能否在演唱会开始前赶到奥体中心?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三角形ABCEFAC交直线AB于点EDFAB交直线AC于点D.

1如图1,若点F在边BC上,

①补全图形;

②判断∠BAC与∠EFD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若点F在边BC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若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一次函数的图像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

我们知道,图形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语言,它直观形象,能有效地表现一些代数中的数量关系,而运用代数思想也能巧妙地解决一些图形问题.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准备了若干张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纸片,其中甲种纸片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乙种纸片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丙种纸片是长为,宽为的长方形,并用甲种纸片一张,乙种纸片一张,丙种纸片两张拼成了如图2所示的一个大正方形.

(理解应用)

1)观察图2,用两种不同方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得到一个等式,请你直接写出这个等式.

(拓展升华)

2)利用(1)中的等式解决下列问题.

①已知,求的值;

②已知,求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