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在雨雪天气中,驾驶汽车应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在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___________(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
(4)a、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 。
b、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答案】速度 远 (长) 增大 惯性 大客车 匀速直线运动 D
【解析】
1.实验中要求从同一点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从而看出在不同材料上的滑行的距离.而这三种材料我们非常熟悉,从而比较出受阻力的不同,然后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任何阻力的话,物体的速度将不会改变.
2.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通过让相同速度的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最后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我们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
(2)由图示可以看出,在木板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是最远的,我们知道在木板上小车受阻力最小,所以速度减小的最慢;
(3)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增大汽车之间的距离,防止追尾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越不容易使车停下来,不同车型的汽车应限制不同的车速,大客车的质量大,惯性大,限制速度越小,即大客车的限速是100km/h。
(4)a.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所以我们想到:如果没有阻力的话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滑行下去;
b.由以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故D正确。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阻箱是能够直接读出电阻阻值的可变电阻, 在电路图中符号是“ ”,为探究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电阻倒数1/R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和图乙所示实物连线图,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1/R图像。
甲 乙 丙
(1)如图(乙)是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图,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连接正确__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除了能起到保证电路安全的作用外,另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在发现电路有故障时,首要的规范操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当电阻箱接入电阻从10变成15时,电压表示数变大,此时,应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_______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V。
(6)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得出实验探究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分别用甲、乙两个元件进行了探究,并根据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了甲、乙的U—I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A、B图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元件电阻的大小关系为( )
A. 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B. 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C. 当电路中电流小于I0时,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D. 当电路中电流大于I0时,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司机驾着质量为1.5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取g=10N/kg),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问:
(1)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3)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4)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同答问题:
电磁流量计
流量指的是液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横截面的体积,电磁流量计是用来检测导电液体流量和流速的仪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图甲是用来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电磁流量计,又称电磁血流计.使用时,将血管放置于两磁极之间,金属电极a、b与血管壁接触,仪表与口a、b相连.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a、b间就会有电压,电流流过仪表从而显示出血流速度和流量.
某实验小组用电磁血流计研究血管中血流速度与n的关系.n为病人心脏血管横截面积与正常人心脏血管横截面积的比值,测得病人心脏主动脉血管内血液匀速流动的速度v与n的数值如表
研究表明,当血液在管内流动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v成正比,即f=kv,k为常数,血管横截面积越小,血液流速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心脏的负担就越重.
(1)测得某液体的流速为0.2m/s,流量为10﹣4m3/S,则管子的横截面积为 ________ m2 .
(2)利用电磁流量计 ________ (可以/不可以)测量某食用油管道中油的流量.
(3)关于电磁血流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电磁流量计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B. 电磁流量计上的仪表是由电压表改装的
C. 调换两磁极的位置,流过仪表电流的方向改变v
D. 改变血流方向和调换两磁极的位置,流过仪表电流的方向改变
(4)在图乙中画出v与n的关系图象,____
(5)心脏主动脉血管的横截面积变化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P随n的变化而变化.若当n=1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P=P0 , 则当n=0.5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P=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敏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实验时,不管在何种表面上,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要做______运动,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在压力一定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小敏比较甲、丙两图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你认为小敏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______。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______(选填“单纯的实验”或“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5)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两容器,底面积相等,为柱状容器. 现分别往两种容器中注入等质量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两液面高度相同,已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 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 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