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1)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 变化.

2)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应选用 (选填“A”“B”) 装置,目的是

3)如图2所示的是小红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选填“C”“D”) 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主要成分是 (选填空气小水珠水蒸气).

4)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90

91

92

93

94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请你分析,不可靠的数据是 ,理由是

5)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理由是:

6)同时小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实线表示小红的实验图线,虚线表示小明的实验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7)小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5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请在图4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曲线,小明发现: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

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 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 n

你认为方法 (选填“①”“②”)的冷却效果好.

8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5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 (选填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不会)沸腾.

【答案】1)温度;(2B;减少热量散失;(3D;水蒸气;(4)第5分钟的数据(或94℃)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98;沸腾过程温度保持98℃不变;(6)水的质量不同;(7)见图;先快后慢;;(8)能;不会.

【解析】试题分析:(1)水在沸腾时有剧烈而明显的现象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明显规律.

2)为了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应给烧杯加盖;

3)能区别开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气泡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4)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

5)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6)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从开始加热到沸腾,需要时间的长短跟液体的质量、液体的初温、火力大小有关.

7)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分析数据水冷却的温度变化和水温的关系,得出结论;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煲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盅中的水靠从煲中吸热升温

解:(1)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B图给烧杯加了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时间,B更合理;

3)从图中可以看出,D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D是沸腾时的现象;

C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气泡中主要成分是由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而在5分钟时,温度仍为94℃.所以第5分钟的温度测量有误.

5)水从开始加热到11分钟之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水的沸点是98℃

6)如图,两个同学实验时,水的初温相同,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用时不同,是因为水的质量不同.

7)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由表格中数据及图象知,水温越高,自然冷却的速度越快,所以应先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8)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温度;(2B;减少热量散失;(3D;水蒸气;(4)第5分钟的数据(或94℃)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98;沸腾过程温度保持98℃不变;(6)水的质量不同;(7)见上图;先快后慢;;(8)能;不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爱好物理的康康同学发现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

A. 荧光屏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 屋子里灰尘的自然堆积

C.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约1000W的是 ( )

A. 台灯 B. 电视机 C. 冰箱 D. 空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的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2)由于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两段相间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选择茶色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

(4)选择薄玻璃板而不选择厚玻璃板的目的是 .(选填“使成像更清晰”、“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偶然性”).

(5)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

(6)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7)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罝,该怎么办

(8)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

“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 (选填“实”或“虚”)像.

(9)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林乘游轮到岳阳楼游览,当游轮越过洞庭湖大桥后,小林兴奋地叫了起来:“啊!岳阳楼终于来到我身边.”小林这么说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岳阳楼 B.洞庭湖大桥 C.游轮 D.岸边的房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甲小组: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不属于观察,他们将一个透明的圆筒型密闭盒中充入烟,然后让手电筒的光线从圆筒中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甲).该实验时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 ,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乙小组:在空的可乐瓶中注入浓烟,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把火焰“吹灭”(如图乙),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波能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
A.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管
D.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