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项探究: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F,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将一支高1.5cm的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_的实像。

(2)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

A.9cm B.12cm

C.18cm D.27cm

【答案】 12 倒立  缩小 C

【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将发光棒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发光棒高1.5cm,光屏上像高3cm,说明凸透镜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大于12cm,小于24cm,所以物距可能是18cm

C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 , 图1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2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
①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②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多少?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多少功?此时功率是多少?
③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2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求:
①R1两端的电压;
②R2的阻值;
③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l是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闭合开关S后,当光照强度增大时,则(
A.电路总电阻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通过R2的电流变大
D.若使电流表示数不变,应将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如图甲是他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1)小刚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B.称出烧杯的质量m

C.计算盐水的质量m盐水=m-m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E.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称量烧杯质量时,向托盘中加砝码的顺序应是____(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多次调换砝码后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还多,而将其去掉后又还少,这时应 ___

(3)小刚称量烧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50g,则所测盐水的质量为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调整两边托盘所放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