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IAB>IBC
B.IAB=IBC
C.UAB<UBC
D.UAB=UBC

【答案】B
【解析】 (1)∵导体AB和BC由同种材料制成、长度相同,由图可知导体AB横截面积比BC的小,∴RAB>RBC
(2)∵两段导体串联,∴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即IAB=IBC
(3)∵ ,∴由U=IR可得,UAB>UBC.

所以答案是:B.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车床照明灯的额定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24Ω,则该照明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是W,工作30min,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是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要使灯L1、L2串联应断开、闭合;当S2、S3闭合,S1断开时,灯 L1与L2 联;为了保护电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 否则会短路烧毁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导体的电阻为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处于(选填“A”或“B”)端;
(2)实验中,所测的数据如表一所示,由表一数据可得:在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

表一

R=10Ω

电压/V

1.5

2

2.5

电流/A

0.15

0.2

0.25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测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U=2V

电阻/Ω

5

10

20

电流/A

0.4

0.2

0.1

①依据表格和电路图分析,将电阻R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进行实验时,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V不变;
②根据表二数据可得:在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钢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1)本实验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关系.
(2)本实验研究对象是(选填“球”或“木块”),通过木块被推动大小,说明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球动能的大小.从图示现象中可以看出: 球具有的动能较大.
(3)本实验中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士表演拉汽车前行,此时人拉车的力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 ,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种混合液的密度?
B.种混合液的密度?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1m0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1m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