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乙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乙苯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进行时的试剂与条件:反应②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④反应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M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反应后的有机产物最多有多少碳原子共面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氧化钠醇(乙醇)溶液、加热 Cl2、(FeFeCl3催化剂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8 +NaOH+NaCl

【解析】

反应①为 +Cl2 +HCl;反应②为,结合题中已知可知,发生类似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的反应;反应③为+Cl2 +HCl;反应④为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为氧化反应;反应⑤发生类似CH3CH2Br+NaOHCH3CH2OH+NaBr的反应,故X的结构简式为

1)反应②为,反应的条件为氢氧化钠醇(乙醇)溶液、加热;反应③为+Cl2 +HCl,反应的条件为Cl2、(FeFeCl3催化剂;

2)反应①为取代反应,反应④为氧化反应;

3)根据分析,M的结构式为

4)由苯分子、乙烯分子等结构共面可知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可以共面,所以最多有8个碳原子共面;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C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研究KI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紫色褪去,溶液变为棕黄色

紫色溶液迅速变为棕褐色悬浊液,然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棕黄色

资料:i. MnO4在酸性条件下最终被还原为Mn2+ii. 酸性条件下氧化性: KMnO4KIO3I2

1)实验1中溶液呈棕黄色,推测生成了________

2)实验小组继续对实验II反应中初始阶段的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①经检验,实验II初始阶段I 的氧化产物不是I2,则“实验现象a”为________

②黑色固体是________

③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在“紫色清液”中存在IO3-________

④写出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探究实验II中棕褐色沉淀消失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II中棕褐色沉淀消失的原因:________

4)实验反思:KI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产物成分与________有关(写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已知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受热、遇酸易分解。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a中盛有浓硫酸,b中盛有亚硫酸钠,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将Na2SNa2CO321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便可制得Na2S2O3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所用的Na2CO3中含少量NaOH,检验含有NaOH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实验中供选用的试剂及仪器:CaCl2溶液、Ca(OH)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提示: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9.5)

5)反应结束后过滤丙中的混合物,滤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得到产品,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_____________洗涤。为了测定粗产品中Na2S2O3·5H2O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液滴定的方法(假设粗产品中的杂质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称取1.50g粗产品溶于水,用0.20 mol·L1KMnO4溶液(加适量稀硫酸酸化)滴定,当溶液中全部被氧化为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40.00mL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H+b极区流向a极区

B.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3++e-=Fe2+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Fe2+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几种有机物:

ACH4 B(CH3)2C=CH-CH3 CC7H16 DCH2=CH—CH=CH2 E.环戊烷

1)上述有机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

21molE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

3CCl2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D使溴水褪色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B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三个支链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其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一氯甲烷

B. 用装置乙在实验室制取氨气

C. 用装置丙萃取溴水中的溴

D. 用装置丁在实验室制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

b极质量增加

溶液中的H+c极移动

d极溶解

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出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B.b>c>d>a

C.d>a>b>cD.a>b>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某化学小组对“84消毒液”的制备和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I.甲同学查阅资料知道可以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84消毒液”,同时发现“在加热情况下卤素与碱液发生如下反应:3X26OH5XXO33H2O”。由此设计了如下装置。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B中所用试剂为___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如何改进:________

II.乙同学阅读某“84消毒液”的包装说明得到以下信息:

严禁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同时使用。

有效氯含量在5%以上。

有效氯含量用“单位质量的含氯消毒液在酸性条件下所能释放出氯气的质量”进行表征。

1)“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测定有效氯:

步骤一:取C中大试管溶液5 g于锥形瓶,加入20 mL 0.5 mol·L1 KI溶液,10 mL 2 mol·L1的硫酸溶液。

步骤二:用0.1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 Na2S2O3溶液。(I22S2O322IS4O62

步骤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通常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的现象________。此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__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试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2H2+O2===2H2O为例说明),已知:E表示反应物(2H2+O2)所具有的总能量,E表示生成物(2H2O)所具有的总能量。又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96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能够释放463KJ能量。

⑴从宏观角度看: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能量变化值的大小△E=_________(用E和E表示)

⑵从微观角度看: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E=______KJ;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KJ。E______E(填“>”或“<”),所以该反应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能量变化值的大小△E=____ KJ(填数值)

⑶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总能量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