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4Na+ + 3CO2 + 4e—= 2Na2CO3 + 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数为0.75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吸入”CO2时,根据图示,钠变成了钠离子,被氧化,钠箔为负极,故A错误;B.“呼出”CO2时,是电解池,电解池中,阳离子向有机移动,Na+向钠箔电极移动,故B错误;C.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吸收的CO2有2/3转化为Na2CO3固体,有1/3转化为C,正极反应:4Na+ + 3CO2 + 4e—= 2Na2CO3 + C,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 L 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2Na2CO3 + C-4e—=4Na+ + 3CO2,每“呼出”1mol CO2,转移电子数为mol,故D错误;故选C。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 纯净物 | 混合物 | 非电解质 | 弱电解质 | 碱性氧化物 |
A. | 液氨 | 氢氧化铁胶体 | CO | 氢硫酸 | Al2O3 |
B. | 明矾 | 漂白粉 | 乙醇 | 硫酸钡 | Na2O |
C. | 碱石灰 | 碘酒 | Cl2 | HClO | K2O |
D. | 磁性氧化铁 | 水玻璃 | SO2 | 冰醋酸 | CaO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B. 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 mol O2时转移电子0.4 mol
C. 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及气泡产生
D. 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 g Na2O2,充分反应完后,溶液中c(Na+)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 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标准状况下将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ρ= (17V+22400) / (22.4+22.4V) B. w = 17V / (17V+22400)
C. w = 17c / (1000ρ) D. c = 1000Vρ / (17V+2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选项中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溴化银有感光性 | 用于变色玻璃 |
B | 新制氯水显酸性 | 漂白有色布条 |
C |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 干燥剂 |
D | 氨气是碱性气体 | 液氨作制冷剂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B.X<Y=ZC.X>Y=ZD.X=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B.石油通过催化重整可获得环状烃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D.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分馏获得的汽油和裂化获得的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杀菌消毒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
B.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CaO
C. 从煤中获取清洁能源的方法是液化、气化等物理变化
D.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故用浓硫酸刻蚀石英材料可制作工艺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