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有甲、乙两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甲组中能和乙组中各物质都起反应的是

甲组:A.甲酸 B.乙酸钠 C.乙酸乙酯 D.苯酚

乙组:E.NaOH F.溴水 G.甲醛 H.FeCl3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甲酸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不与溴水、甲醛、氯化铁反应;
乙酸钠只能与溴水、氯化铁反应,不与氢氧化钠、甲醛反应;
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与溴水、甲醛、氯化铁反应;
苯酚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与甲醛发生反应生成酚醛树脂、与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Fe3+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的是

A.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它们几乎不溶于水

C.分子的通式为CnH2n+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它们是非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②铜与浓硝酸反应;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B.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C.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是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
D.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比是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取出10mL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9.32g的沉淀;滤液与4.0molL1NaOH溶液反应,用去35mL碱液时恰好完全中和.试求:
(1)混合液中H2SO4、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2)另取10mL原混合液,加入3.2g铜粉共热时,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结构与性质]20169月南开大学学者首次测试了一种新型锌离子电池,该电池以ZnCF3SO32为电解质,用有阳离子型缺陷的ZnMn2O4为电极,成功的获得了稳定的大功率电流。

1)写出Mn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2CF3SO3H是一种有机强酸,结构式如图1所示,通常用 CS2IF5H2O2等为主要原料制取。

①1molCF3SO3H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 mol

②H2O2分子中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与CS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

③IF5遇水完全水解生成两种酸,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3)硫化锌晶体的构型有多种,其中一种硫化锌的晶胞如图2,该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纯碱溶液中:Al3+、Ba2+、Cl-、NO3-

B.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K+、Fe2+、MnO4-、I-

C. 能使甲基橙变为黄色的溶液中:Na+、Al3+、Cl-

D. 室温下,=1×10-12的溶液中:K+、Na+、CO3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利用H2SiF6溶液制备BaF2,同时可得到副产品SiO2,其工艺如下:

已知:焙烧过程的反应为(NH4)2SiF6+ BaCO3BaSiF6+ 2NH3↑+ CO2↑+H2O↑

1)焙烧的气体产物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质A,则A的化学式为

2)氨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能进行完全。该反应需降温冷却的原因为

3)热解的另一产物是含两种元素的气体,该气体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4SiO2可用于制作 ,该物质在信息传输中具有重要应用。

5)为保持该过程的持续循环,每生成1 mol BaF2,理论上需补充原料H2SiF6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O2(g)H2O(l) △H=-285.8kJ/mol

CO(g)O2(g)CO2(g) △H=-283.0kJ/mol

C8H18(l)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