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产生Cl2,下列关于混盐CaOCl2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该混盐在酸性溶液中产生1mol Cl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B.该混盐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
C.该混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和-1价 |
D.该混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填写下表
物质(杂质) | 除去杂质 所需试剂或方法 | 离子方程式 (若无离子方程式,则写化学方程式) |
Fe(Al) | | |
SiO2(CaCO3) | | |
CO2(HCl) | | |
NaHCO3溶液(Na2CO3) | | |
Na2CO3(NaHCO3) | | |
Al2O3(Al(OH)3)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序号 | 反应物 | 产物 |
① | KMnO4、H2O2、H2SO4 | K2SO4、MnSO4…… |
② | Cl2、FeBr2 | FeCl3、FeBr3 |
③ | MnO4—…… | Cl2、Mn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 |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4KI+O2+2H2O=4KOH+2I2 |
B.2CH3COOH+Ca(ClO)2=2HClO+(CH3COO)2 Ca |
C.I2+2NaClO3=2NaIO3+Cl2 |
D.MnO2+4HClMnCl2+Cl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B.n(Na+)∶n(Cl-)可能为7∶3 |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铋(Bi)是第VA族元素,+5价Bi的化合物氧化性大于MnO4—。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NaMnO4、NaBiO3、Na2SO4、MnSO4、Bi2(SO4)3、H2O和一种未知物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X是H2SO4 |
B.反应中Mn原子与Bi原子个数比为5:2 |
C.该反应中NaBiO3作氧化剂 |
D.该反应中Na2SO4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矿石中金的含量很低,金的性质又相当稳定,只能用湿法冶金——氰化法提炼,即采用稀的NaCN溶液处理已粉碎的矿石,把少量的金浸入溶液中,然后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金从溶液中置换析出。其反应原理为
①4Au+8NaCN+O2+2H2O4Na[Au(CN)2]+4NaOH;
②2Na[Au(CN)2]+Zn2Au+Na2[Zn(CN)4]。
以下有关氰化法提炼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Au(CN)2]不溶于水 |
B.化合物Na[Au(CN)2]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1 |
C.金元素在地壳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
D.在提炼过程中含金元素的物质始终作氧化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亚硫酸氢钠粉末投入稀硝酸溶液中有关图像 |
B.乙是等pH的HA和HB两种弱酸溶液稀释时pH变化图,由此可知HA的酸性弱于HB |
C.由丙可知,双氧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2(1)="2H" 2O(l)+O2(g) △H=-2(Ea2’-Ea2) kJ·mol-l |
D.丁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时,沉淀质量与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