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360

440

520

K

0.036

0.010

0.0038

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放热吸热

②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 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___p2“>”“<”)。

②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吸热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g获取。T ℃时,向容积固定为2 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2的浓度为0.3 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答案】 放热 ad < 吸热 0.6

【解析】(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H2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b、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H2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平衡正向移动,H2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①正反应为气体增多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烷含量增大所以P2>P1

故答案为:<;

②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甲烷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3)T℃时向容积固定为2 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2的浓度为0.3 mol·L1则:

CO(g) + H2O(g)CO2(g)+H2(g)

起始浓度(mol/L):0.5 0.5 0 0

变化浓度(mol/L):0.3 0.3 0.3 0.3

平衡浓度(mol/L):0.2 0.2 0.3 0.3

平衡时CO的转化率==60%

故答案为:60%0.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溶液中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5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K+、Cu2+、Al3+、Fe2+、Cl、CO32、NO3、SO42 , 且5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为了进一步探究该水溶液的组成,某同 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②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③另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u2+离子
B.原溶液中不含K+、Al3+、CO等离子
C.根据步骤②只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NO3离子
D.步骤③所得到的白色沉淀共有2种钡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HCO3溶液:Ca2++2OH+2HCO ═CaCO3↓+CO +2H2O
B.向NH4HSO4稀溶液中加入NaOH稀溶液少量:OH+NH ═NH3?H2O
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D.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酸性H2O2溶液,溶液变蓝色:H2O2+2I+2H+═I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M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为:C12H15O5N2
B.M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C.M的水解产物中一定含有醇类
D.1 molM最多可以与1L4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O2)=5v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NH3)=3v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

B. 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 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

D. 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少量的Fe、Si等)既可制取有机合成催化剂AlBr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Al2(SO4318H2O].

I.实验室制取无色的无水AlBr3(熔点:97.5℃,沸点:263.3~265℃)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铝箔剪碎,用CCl4浸泡片刻,干燥,然后投入到烧瓶6中.
步骤2:从导管口7导入干燥的氮气,同时打开导管口l和4放空,一段
时间后关闭导管口7和1;导管口4接装有P2O5的干燥管.
步骤3:从滴液漏斗滴入一定量的液溴于烧瓶6中,并保证烧瓶6
中铝过剩.
步骤4:加热烧瓶6,回流一定时间.
步骤5:将氮气的流动方向改为从导管口4到导管口1.将装有
P2O5的干燥管与导管口1连接,将烧瓶6加热至270℃左右,使溴化铝
蒸馏进入收集器2.
步骤6:蒸馏完毕时,在继续通入氮气的情况下,将收集器2从3处
拆下,并立即封闭3处.
(1)步骤1中,铝箔用CCl4浸泡的目的是
(2)步骤2操作中,通氮气的目的是
(3)步骤3中,该实验要保证烧瓶中铝箔过剩,其目的是
(4)步骤4依据何种现象判断可以停止回流操作
(5)步骤5需打开导管口1和4,并从4通入N2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依次排列的是

A. 硫酸、碳酸钠、硫酸钠 B. 硫酸、烧碱、胆矾

C. 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