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 , 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B.500℃、30 MPa 下,将0.1 mol N2 和 0.3 mol H2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3.86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 2NH3(g)△H=﹣38.6 KJ?mol﹣1
C.已知1 g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 kJ的热量,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H=﹣641.6 KJ?mol﹣1
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 , 则2CO2(g)═2CO(g)+O2(g) 反应的△H=+283.0 KJ?mol﹣1
【答案】C
【解析】解:A.甲烷燃烧热是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水是气体,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 , 故A错误;
B.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0.1 mol N2 和 0.3 mol H2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3.86 KJ,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2mol氨气分解,吸收的热量大于38.6kJ,故B错误;
C.1 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 = mol,则1mol液态肼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0.05 kJ× =641.6kJ,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H=﹣641.6 kJmol﹣1 , 故C正确;
D.燃烧热是指25℃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热与方程式的计量数成正比,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g)+O2(g)=2CO2(g)反应的△H=﹣2×283.0kJ/mol,故2CO2(g)═2CO(g)+O2(g) 反应的△H=+2×283.0 KJmol﹣1 , 故D错误;
故选C.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A.用激光笔照射蛋白质溶液时,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C.CuSO4溶液显蓝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乙炔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1 mL 0.1 mol L-1 FeCl3溶液 |
④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 mL 0.1 mol L-1 FeCl3溶液 |
⑤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 mL 0.1 mol L-1 FeCl3溶液 |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实验时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如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温州某学生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C.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D.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E.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20.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G.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完成以下填空:
(1)操作F中应该选择图中 滴定管(填标号)。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若指示剂改为甲基橙则颜色的变化是 。
(3)滴定结果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① | 20 | 1.02 | 21.03 | |
② | 20 | 2.00 | 25.00 | |
③ | 20 | 0.60 | 20.59 | |
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 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2~3次
B.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C.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
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4)该盐酸的浓度为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化合物是( )
A.甲烷和乙烷
B.乙醇和乙酸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氯乙烯和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立足教材实验是掌握高中化学实验的基础,是理解化学科学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本途径:
(1)实验1:取一块金属钠,在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颜色,这个实验中还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
(2)实验2: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把反应的现象和相应结论填入空格,“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熔”——______________;
(3)实验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
A.火焰温度太低不能使铝燃烧 B.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C.氧化铝的熔点比倡的熔点高 D.打磨砂纸不能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4)实验4:把少量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生成的气体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可以看到__________;
(5)实验5: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该反应每消耗1mol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6)实验6: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可以看到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这种颜也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
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质量相等
B. 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C. 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 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