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Cl2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尾气 |
B.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可用FeCl3溶液检验工业生产的废水中是否存在苯酚 |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
D.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用硫酸钠溶液清除锅炉水垢中的碳酸钙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重氧(18O)是氧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与H218O反应时生成18O2气体 |
B.向2SO2(g)+O2(g)2SO3(g)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2,结果18O只出现在SO3中 |
C.CH3COOH和CH3CH218OH发生酯化反应时,产物水的分子式为H218O |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水时,阳极会产生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C、N、S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直接与氧气反应都能至少生成两种氧化物
C.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NO3、Na2SO3溶液的pH大小顺序:NaNO3<Na2SO3<Na2CO3
D.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O2通入酸化的KI淀粉溶液中 |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C.0.1mol ? L-1稀 H2SO4滴入0.1 mol ? L-1Na2S2O3溶液中 |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 X | Y | Z | 箭头上所标 数字的反应条件 |
A | SiO2 | Na2SiO3 | H2SiO3 | ①与Na2CO3熔融 |
B | NaCl | NaHCO3 | Na2CO3 | ②加热 |
C | N2 | NO2 | HNO3 | ③加热 |
D | C | CO | CO2 | ④灼热炭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取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X、Y,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X产生氢气的体积比Y多 | 金属性:X>Y |
B | 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 | 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 KCl溶液具有碱性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 |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D |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Na2O2没有变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无关的是
A.实验室用碱石灰吸收SO2 |
B.Na2O2与水反应制备氧气 |
C.N2O5与水反应制备HNO3 |
D.CO2与澄清石灰水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的描述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A.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变白,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
B.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说明HClO酸性比H2SO4强 |
C.FeCl3溶液可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
D.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分)已知A、B、C、D、E均为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请回答:
(1)若A为金属单质Fe,B、C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B、C均为无色气体,D为黑色晶体,则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为非金属单质,B为金属单质,C为常见酸,且C的组成中含有与A相同的元素。则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A、C分别为常见强酸和常见强碱,B为金属氧化物,则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