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代表不同的物质,都是H、N、O、Na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 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找出A、B可能的两种组合。要求:相同浓度时,A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说明:NH4NO2不稳定,不考虑),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1___________、A2__________、B1___________、B2___________。
(2)已知,Ka(HNO2)=4.60×10-4,则0.01molL-1 HNO2和0.01molL-1 A2等体积混合组成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3)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若B1、B2两种溶液的pH=5,则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
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
(5)常温下,0.01molL-1的HCOONa溶液的pH=10,则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__。
【答案】NaOH NaNO2 HNO3 NH4NO3 c(NO2-)>c(Na+)>c(H+)>c(OH-) 硝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NH4+的存在促进了水的电离 1×10-4∶1 或(1∶) 10-8
【解析】
根据给出的元素,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中学常见物质有:强碱(NaOH)、强酸(HNO3)、盐(NaNO3、NaNO2、NH4NO3、NH4NO2等),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相同浓度时,A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说明A1为强碱,A2为强碱弱酸盐,即A1为NaOH,A2为NaNO2;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说明B1为酸,B2强酸弱碱盐,即B1为HNO3,B2为NH4NO3,据此分析。
(1) 根据给出的元素,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中学常见物质有:强碱(NaOH)、强酸(HNO3)、盐(NaNO3、NaNO2、NH4NO3、NH4NO2等),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相同浓度时,A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说明A1为强碱,A2为强碱弱酸盐,即A1为NaOH,A2为NaNO2;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说明B1为酸,B2强酸弱碱盐,即B1为HNO3,B2为NH4NO3;
(2)A2为NaNO2,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后,NO2-水解平衡常数为Kh==×10-10<10-4,说明HNO2电离大于NO2-的水解,溶液显酸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O2-)>c(Na+)>c(H+)>c(OH-);
(3)B1为HNO3,属于酸,抑制水的电离,B2为NH4NO3,属于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4)硝酸为酸,pH=5的硝酸溶液中c(H+)=10-5mol·L-1,该H+可以认为是由HNO3电离产生,根据水电离出c(H+)等于水电离c(OH-),因此pH=5的硝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c(OH-)=mol·L-1=10-9mol·L-1,硝酸铵溶液中H+是由水电离产生,该溶液中c(H+)=10-5mol·L-1,即两溶液中水电离出c(H+)1×10-9:(1×10-5)=1×10-4:1或(1:104);
(5)HCOONa溶液中存在HCOO-+H2OHCOOH+OH-,c(CHCOOH)≈c(OH-)==10-4mol·L-1,c(CHCOO-) ≈0.01mol·L-1,HCOO-水解常数Kh==10-6,则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的生产、应用是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1)上海交通大学仇毅翔等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则____________,催化乙烯加氢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_(选填“”或“”)。
(2)经催化加氢合成乙烯: 。恒容条件下,按投料,各物质平衡浓度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指出图中曲线 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平衡常数_________(“减小”“增大”或“不变”)。点,______(用表示)。写出能提高乙烯平衡产率的措施__________(任举两种)。
(3)加州理工学院Theodor Agape等在强碱环境下,实现了电催化制,产物的选择性高达,转化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和对紫外线的屏蔽性,从某种工业酸性废液(主要含Na+、Fe2+、Fe3+、Mg2+、Al3+、Cl﹣、SO42﹣)中回收氧化铁流程如图:
已知:常温下Ksp[Mg(OH)2]=1.2×10﹣11; Ksp[Fe(OH)2]=2.2×10﹣16;Ksp[Fe(OH)3]=3.5×10﹣38;Ksp[Al(OH)3]=1.0×10﹣33。
(1)写出在该酸性废液中通入空气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2)常温下,根据已知条件在pH=5的溶液中,理论上下列微粒在该溶液中可存在的最大浓度c(Fe3+)=_____。
(3)有人用氨水调节溶液pH,在pH=5时将Fe(OH)3沉淀出来,此时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用_____试剂可将其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醋酸溶液的强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向10 m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将减小
D.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最好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温度下AgCl(s)的溶度积常数Ksp=1×10-10。在该温度下,向50mL 0.018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 0.02mol/L的盐酸,生成沉淀(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沉淀生成后,溶液中Ag+的浓度1×10-5mol/L
C.沉淀生成后,溶液中NO3-的浓度1.8×10-2mol/L
D.沉淀生成后,溶液的pH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实验前,如何检查A装置的气密:__。
(2)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
(3)若A中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H为空瓶,D中改为石蕊试液,按A→G→E→H→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实验中先用酒精灯加热催化管,再通入混合气体,可观察到H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中石蕊试液变红,则E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
②若把酒精灯撤去,继续通入气体,催化剂可继续保持红热状态,反应继续进行.能使催化剂继续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
③某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出现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现象,他发现催化剂红热现象明显而正常,但石蕊试液不变红.请分析可能的原因:(答1点即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如下:X(g) + 2Y(g)W(g) + Z(g),下列物理量不能用于表明反应是否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Y的物质的量浓度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压强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包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向一份铝热剂中加入8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20.16L(S.T.P.)②另一份等质量的铝热剂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固体中加入2L 2.5mol/L的盐酸溶液,使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PH=0(假设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取少量反应后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没有出现血红色.完成下列计算:
(1)计算该铝热剂中铝与氧化铁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多少?(S.T.P.)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H<0,如图所示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t1:__,t3:__,t4:__.
(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______。
A.t2~t3 B.t3~t4 C.t4~t5 D.t5~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