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知,负极上C6H12O6失电子,正极上O2得电子和H+反应生成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因此CO2在负极产生,故A错误;B.葡萄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形成原电池,有电流产生,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故B正确;C.通过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可知,负极区产生了H+,根据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可知质子(H+)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故C正确;D.该反应属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和燃烧反应式相同,则电池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故D正确;故选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向20mL的某稀H2S04溶液中滴入0.1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随滴人氨水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稀硫酸的浓度为0.1mol/L
B.C点溶液pH=14-a
C.E溶液中存在:c(NH4+)>c(SO42-)>c(H+)>c(OH-)
D.B到D、D到F所加氨水体积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城市空气样本,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NOx、SO2等,其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1) 某同学为检测样本中所含成份,将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设计实验及实验现象如下:
①该实验能确认存在的阳离子是 。
②该实验检测出样本中有NO3-,根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③根据该实验能否确定样本中含有SO32-, (填“能”或“否”) ,若要确定SO32-,所需的实验药品可以是 。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1μm =103 nm)的颗粒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PM2.5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
b.PM2.5颗粒小,所以对人体无害
c.直径介于1 ~2.5μm的颗粒物分散到空气中可形成胶体
d.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PM2.5的污染
(3)科研工作者用五年时间研究出利用石灰乳除工业燃煤尾气中的硫(SO2、SO3)和氮(NO、NO2)的新工艺,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SO4和Ca(NO2)2。
①CaSO4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尾气中SO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SO4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Ca(NO2)2可制成混凝土防冻剂、钢筋阻锈剂等。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NO2)2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Z<T<X
B. 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T<Q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X > 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时,体积均为0.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H=-QkJ/mol(Q>0)。保持温度不变,实验测得起始和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A | B | C | ||
① | 2 | 1 | 0 | 放热 0.75QkJ |
② | 0.4 | 0.2 | 1.6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B. 容器②中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05QkJ
C. 向容器①中通入氦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不变
D. 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恒容绝热,则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小于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A2+ B2= 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
C. 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 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2(g)与H2(g)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右过程生成NH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1129KJ为该反应过程的活化能
B.N2(g)+3H2(g)2NH3(g) ΔH=2(324+389+460-1129)kJ/mol
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
D.N2(g)+3H2(g)2NH3(g)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