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醇是一种优质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
(1)为探究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T1温度下,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一定条件下,CO2、和CH3OH的浓度相等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 mol H2的同时生成1 mol CH3OH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混合物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升高温度 D.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④求此温度(T1)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⑤另在温度(T2)条件下测得平衡常数K2,已知T2>T1,则K2______K1(填“>”、“=”或“<”)。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
②2CO(g)+O2(g)===2CO2(g) ΔH2
则1 mol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气态水时反应的ΔH=_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式子表示)。
(3)用甲醇在熔融的碳酸盐中也可制作成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的正极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0.225 mol·L-1·min-1 A D 5.33 < (ΔH1-ΔH2)/2 O2、CO2
【解析】(1)①由图可知,10min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由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可知,氢气的浓度变化等于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3=2.25mol/L,故v(H2)==0.225mol/(Lmin)
②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反应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一定条件下,CO2、和CH3OH的浓度相等时,没有达到平衡,故C错误;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D错误;故选A。
③使n(CH3OH)/n(CO2)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注意不能增大二氧化碳或降低甲醇的量,A、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n(CH3OH)/n(CO2)不变,故A错误,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CH3OH)/n(CO2)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CH3OH)/n(CO2)减小,故C错误,D、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CH3OH)/n(CO2)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
④达到平衡时,c(CO2)=0.25mol/L,c(CH3OH)=0.75mol/L,c(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反应氢气的消耗浓度为二氧化碳的3倍,所以平衡状态时氢气的浓度为:0.75mol/L;c(H2O)=0.75mol/L,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5.33;⑤在温度(t2)条件下测得平衡常数 K2,已知t2>t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将减小,故答案为:<
(2)燃料原电池中,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燃料甲醇的电极为负极;充入O2电极的反应式为氧气得到电子生成了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3O2+12e-+6H2O═12OH-(O2+4e-+2H2O═4OH-也算对)故答案为:负;3O2+12e-+6H2O═12OH-(O2+4e-+2H2O═4OH-也算对);
(3)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 1
②2CO(g)+O2(g)═2CO2(g)△H2,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1/2-反应②×1/2,可得:CH3OH(l)+O2(g)═CO(g)+2H2O(g) 1/2(△H1-△H2)
1mol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气态水时反应的△H=1/2 (△H1-△H2),
(3)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化剂氧气得电子和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32-;故正极要通入O2、C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大,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 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 ①④⑦⑩ B. ①④⑤⑦⑩ C. ①④⑤⑦⑧⑩ D. ④⑤⑦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亚硫酸钠是工业中重要的原料某亚硫酸钠样品因在空气中放置而被部分氧化为硫酸钠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测定样品中亚硫酸钠的含量
(1)甲方案
①准确称取5.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溶解
②边搅拌边滴加1mol·L-1BaCl2溶液至过量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m1g
(2)乙方案
准确称取5.0g样品置于右图锥形瓶中,并通一段时间N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70%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通入一段时间N2,最终称得C装置反应前后增重m2g
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案步骤①中发生了离子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如何判断步骤②中滴加BaCl2溶液已过量___________
(3)甲方案测得的样品中亚硫酸钠的含量为___________(用含带m1的代数式表示)
(4)乙方案中第一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乙方案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若C、D置中药品相同,则是______(填药品名称),若无D装置,测定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6)有同学设计实验通过测量产生的SO2气体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亚硫酸钠含量,下列实验装置最准确最恰当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则该原子
A. 核外有5个电子
B. 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C. 最外层电子占据3个轨道
D. 最外层上有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装置D中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
(2)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
(3)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应选择装置______。
(4)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该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若用CCl4作为萃取剂,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和D中均用到了玻璃棒,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无色透明的某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K+、OH-、Cl- B. Na+、Cu2+、SO42-、NO3-
C. Ca2+、HCO3-、NO3-、K+ D. Mg2+、Na+、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