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3)搅拌棒为何不用铜质的_____________.
(4)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________。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 | 终止温度
| 温度差平均值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5 | |
2 | 27.0 | 27.4 | 27.2 | 32.3 | |
3 | 25.9 | 25.9 | 25.9 | 29.2 | |
4 | 26.4 | 26.2 | 26.3 | 29.8 |
②近似认为0.55 mol·L-1NaOH溶液和0.25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依据上表数据计算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______。
A.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测量硫酸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答案】CD铜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易使热量扩散,导致热量损失3.4℃-56.8kJ/molB
【解析】
(1)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不能分几次倒入,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2)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4)根据公式Q=△H=△Tcm来计算反应的焓变,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写热化学方程式;(5)实验中中和热的实验值往往小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热量散失,根据图示装置材料分析其原因.
(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3)铜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易使热量扩散,导致热量损失,故搅拌棒不用铜质的;(4)①实验1、2、3、4中温差分别是3.4℃、5. 1℃(误差太大,舍去)、3.3℃、3.5℃,所以温度差平均值3.4℃;②氢氧化钠过量,反应中生成水是0.025mol,所以ΔH=;③A、用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结果更精确,提高实验准确性,选项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溅出时,碱的量减少,会使得中和热数据偏小,这样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选项B正确;C、大、小烧杯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保温效果更好,会提高实验准确性,选项C错误;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再测氢氧化钠,会减少酸和碱之间因为中和反应而导致的热量损失,提高实验的准确度,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离子(离子不能重复组合)有:
阳离子 | Na+、Al3+、Ba2+、NH4+ |
阴离子 | Cl-、OH-、CO32-、SO42- |
分别取四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①B溶液分别与C、D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将A溶液逐滴滴入C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A溶液时,沉淀减少直至完全消失③A与D两种固体混合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④用石墨电极电解B溶液,在阳极上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的阳离子和C所含阳离子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B所含的阴离子是________
(2)C溶液呈___性(填“酸性”或“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以Pt为电极电解1L0.1mol/LB的水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1mol电子时,
溶液的pH为_______(设电解过程溶液体积不变),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
(4)若将④阳极产生的气体通入A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则溶液中各离子
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有下列几组物质:A. B. 丙烷和己烷 C. 正丁烷和异丁烷 D. CH3CH3和CH3(CH2)8CH3
E.和
F.
和
其中,①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②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③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
④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烷烃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72。
①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烷烃分子所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同分异构体中,在相同条件下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3) 已知 的苯环上的二氯取代物有6种,则甲苯苯环上的三氯取代物有______种;
(4)下列各种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_______ 。
A. CH3OH B. CH3CH2OH C. CH3CH(CH3)OH D. CH3CH2C(CH3)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的反应:N2+3H22NH3,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 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 0~8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75 mol·L-1·min-1
D. 10~12 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25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X、Y、Z、T、U五种短周期元素。X、Y、Z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1。X和T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T2X(白色固体)和T2X2(淡黄色固体)两种化合物。U单质在Z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X | |
Y | Z |
(1)各元素的符号是X__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__,T__________,U__________
(2)Y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Y与T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 YX2和U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若A是淡黄色固体,C、D是氧化物,C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但C也有其广泛的用途,写出其中的两个用途:____,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则C表现_______性。在同温同压下,若将C和氯气按体积比为1:1通入品红溶液中,会观察的现象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A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B可用作光导纤维,C、D为钠盐。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水溶液俗名为是________,其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下图是乙烯等为原料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烯与水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A与C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①在试管a中加好相关试剂后,还需要加入2—3块的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生成的乙酸乙酯在该溶液的_______(填“上”或“下”)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该产品所需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试管b中的导管口应在液面上方而不伸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