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CuCl晶体呈白色,熔点为430℃,沸点为1490℃,见光分解,露置于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难溶于水、稀盐酸、乙醇,易溶于浓盐酸生成H3Cu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s)3HCl(aq)H3CuCl4(aq)

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uCl,反应原理为:

2Cu2SO28Cl2H2O===2CuCl43SO4H

CuCl43(aq)CuCl(s)3Cl(aq)

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B中反应结束后,取出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操作,得到CuCl晶体。

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操作中宜选用的试剂是

实验室保存新制CuCl晶体的方法是

欲提纯某混有铜粉的CuCl晶体,请简述实验方案:

2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高炉煤气中COCO2N2O2的百分组成。

已知:

iCuCl的盐酸溶液能吸收CO形成Cu(CO)Cl·H2O

ii.保险粉(Na2S2O4)KOH的混合溶液能吸收氧气。

①DF洗气瓶中宜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写出保险粉和KOH的混合溶液吸收O2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 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促进CuCl固体析出、防止CuCl被氧化水、乙醇或稀盐酸

避光、密封 将固体溶于浓盐酸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大量水,过滤、洗涤、干燥

2 NaOH溶液(“KOH溶液”“Ba(OH)2溶液等其他合理答案) CuCl的盐酸溶液 2S2O3O24OH===4SO2H2O

【解析】

试题分析:1①A装置准备二氧化硫,B中盛放氯化铜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得到CuClC装置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

操作倒入溶有二氧化硫的溶液,有利于CuCl析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CuCl被氧化;CuCl难溶于水、稀盐酸和乙醇,可以用水、稀盐酸或乙醇洗涤,减小因溶解导致的损失,故答案为:促进CuCl析出、防止CuCl被氧化;水、稀盐酸或乙醇;

由于CuCl见光分解、露置于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应避光、密封保存,故答案为:避光、密封保存;

提纯某混有铜粉的CuCl晶体实验方案:将固体溶于浓盐酸后过滤,去滤液加入大量的水稀释,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uCl,故答案为:将固体溶于浓盐酸后过滤,去滤液加入大量的水稀释,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uCl

2氢氧化钾会吸收二氧化碳,盐酸挥发出的HCl会影响氧气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故D中盛放氢氧化钡溶液吸收二氧化碳,E中盛放保险粉(Na2S2O4)KOH的混合溶液吸收氧气,F中盛放CuCl的盐酸溶液吸收COG测定氮气的体积,故答案为:氢氧化钡溶液;CuCl的盐酸溶液;

②Na2S2O4在碱性条件下吸收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S2O42-+3O2+4OH-=4SO42-+2H2O,故答案为:2S2O42-+3O2+4OH-=4SO42-+2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1)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

2)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3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更快

: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 V(“=””)

2)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4)如果升高温度,则V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E四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代号

2写出由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A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

3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 填序号

4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5写出一种区分DE的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

A.Cl-、Br-、CrO42- B.CrO42-、Br、Cl- C.Br-、Cl-、CrO42- D.Br、Cr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钛、铬、铁、镍、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1钛铁合金是钛系储氢合金的代表,该合金具有放氢温度低、价格适中等优点。

①Ti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Fe的基态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制备CrO2Cl2的反应为K2Cr2O73CCl4===2KCl2CrO2Cl23COCl2

上述化学方程式中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构型,COCl2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3NiOFeO的晶体结构均与氯化钠的晶体结构相同,其中Ni2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0pm780pm。则熔点:NiO________(“>”“<””)FeO

4NiLa的合金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储氢材料,具有大容量、高寿命、耐低温等特点,在日本和中国已实现了产业化。该合金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该晶胞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密度为d g·cm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 cm3(用含MdNA的代数式表示)

该晶体的内部具有空隙,且每个晶胞的空隙中储存6个氢原子比较稳定。已知:a511 pmc397 pm;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8.98×105 g·cm3;储氢能力=。若忽略吸氢前后晶胞的体积变化,则该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反应2HIgH2 g+ I2 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I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生成1 mol H2同时消耗1 molI2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生成2 mol HI同时消耗1molH2

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AlC13溶液,并用AlC13溶液溶解一定量的CaCO3形成溶液,再用氨水沉淀,然后锻烧沉淀制备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七铝十二钙 12CaO·7Al2O3。已知A1C13易水解,易升华。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C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

2氯气与废铝屑反应生成的AlC13蒸气溶解在B中,B中盛放的试剂X____________为了防止AlC13蒸气凝华堵塞导管,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3B装置中的AlC13溶液溶解CaCO3时,AlC13溶液和碳酸钙粉末的混合方式为____________

4实验要控制碳酸钙和AlC13的量,要求nCaCO3: nA1C13)> 12:14,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A12O3Fe2O3杂质生产二水合氯化钙CaC12·2H2O的方法为将工业碳酸钙溶于盐酸,____________

已知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计算

实验中需用到的试剂和仪器有盐酸,氢氧化钙,冰水,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甲醚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

(1)甲醚(CH3OCH3)与 (填结构简式)互为同分异构体。

(2)工业上利用H2和CO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2g+2CO2g CH3OCH3g+3H2Og反应放热。

I.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能判断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注意大小写)

a. c(H2)与c(H2O)的比值保持不变

b. 单位时间内有2molH2消耗时有1molH2O生成

c. 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 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II.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后到达新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以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若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被苯基取代得到的物质结构如下所示,对所得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物质分子式为C25H18,属于苯的同系物

B.其一氯代物共有四种

C.此分子最多有13个碳原子在一个平面上

D.该物质能使溴水因化学反应而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