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和Cr2O3,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原料红矾钠(主要成分Na2Cr2O7·2H2O),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得知:

ⅰ.常温下,NaBiO3不溶于水,有强氧化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Cr3+转化为CrO42-

ⅱ.

金属离子

Fe3+

Al3+

Cr3+

Fe2+

Bi3+

开始沉淀的pH

2.7

3.4

5.0

7.5

0.7

沉淀完全的pH

3.7

4.9

5.9

9.7

4.5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之前先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加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pH要调到5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中酸化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5)将溶液H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红矾钠粗晶体,精制红矾钠则对粗晶体需要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铬铁矿的浸取率 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溶液 使Fe3+、Al3+均完全转化为Fe(OH)3和Al(OH)3沉淀而除去 3NaBiO3+2Cr3++7OH+H2O=3Bi(OH)3+2CrO42-+3Na+ CrO42-+2H+Cr2O72-+H2O 重结晶

【解析】

铬铁矿加入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铬、硫酸铝,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所以固体A为二氧化硅,溶液B中加入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加入碱调节pH使铁离子和铝离子沉淀,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控制pH5,固体D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溶液E中加入铋酸钠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CrO4,酸化将其变成重铬酸钠,最后重结晶得到红矾钠,据此解答。

(1) 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铬铁矿的浸取率,反应之前先将矿石粉碎,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铬铁矿的浸取率;

(2)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步骤③加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溶液;此时溶液pH要调到5的目的使Fe3+Al3+均完全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而除去,而铬离子不沉淀;

故答案为:NaOH溶液;使Fe3+Al3+均完全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而除去;

(3) 反应④中铋酸钠将硫酸铬氧化生成铬酸钠同时生成氢氧化铋,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NaBiO3+2Cr3++7OH-+H2O=3Bi(OH)3+2CrO42-+3Na+

故答案为:3NaBiO3+2Cr3++7OH-+H2O=3Bi(OH)3+2CrO42-+3Na+

(4) ⑤中酸化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离子方程式2CrO42+2H+Cr2O72+H2O

故答案为:2CrO42+2H+Cr2O72+H2O

(5) 将溶液H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红矾钠粗晶体,此操作为重结晶,

故答案为:重结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以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选项

M

N

P

A

稀硫酸溶液

B

稀盐酸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硝酸铁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与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解释或结论

A

2 mL 0.2mol L-1 H2C2O4(草酸)溶液

右侧试管中溶液紫色褪去慢,推知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小

B

分别向盛有等量煤油、无水乙醇的两烧杯中加入大小相等的金属钠,对比观察现象

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C

分别向盛有动物油、石蜡的两烧杯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加热,冷却

动物油、石蜡均能发生皂化反应

D

将电石与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由溶液紫色褪去可知乙炔能发生氧化反应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三周期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可得四种溶液,0.01mol/L的这四种溶液pH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 X>Y>Z>W

B. W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W>Y

D. 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中和时,溶液中的微粒共有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Ⅰ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 2 Ag +Cu2+设制一个化学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材料是______,负极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

2)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2 mol,则生成银________克。

Ⅱ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4)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乙(填)。

5)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______极(填正、负)移动,电池工作完成后,溶液中SO42浓度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R元素的常见单质为气体,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X> Y

B.非金属性:R>W> Z

C.XZ对应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常采用吸收-电解联合法除去天然气中的H2S气体,并转化为可回收利用的单质硫,其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前,先通入一段时间含H2S的甲烷气,使部分NaOH吸收H2S转化为Na2S,再接通电源,继续通入含杂质的甲烷气,并控制好通气速率即可保证装置中反应的连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电源a端相连的碳棒为阳极,气体AO2

B. 与电源b端相连的碳棒上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C. 通电过程中,右池溶液中的OH通过阴离子膜进入左池

D. 在通电前后,右池中的c(NaOH)c(Na2S)之比基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E为收集氧气装置.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C中盛有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指出装置E的错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NH3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