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 CO2(g)FeO(s)+CO(g)。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v逆(填“>”“<”或“=”).
(2)0~4min内,CO2的转化率为__,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
(3)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填序号,下同)。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铁粉的质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4)下列选项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
①v(CO2)=v(C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nmolCO
③容器中气体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④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71.4% 0.125mol/(L·min) ①③ ②④
【解析】
(1)反应往正方向进行则,反应往逆方向进行则;
(2),,以此计算;
(3)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判断;
(4)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根据图象可知,在后,CO浓度增大、浓度减小,说明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因此,故答案为:>;
(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时的浓度是0.7mol/L,4min时浓度是0.2mol/L,所以0~4min内,的转化率为;0~4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故答案为:71.4%;0.125mol/(L·min);
(3)①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①符合题意;
②由于固体的浓度始终不变,所以减少铁粉的质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②不符合题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③符合题意;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由于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③;
(4)①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因此不能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必然会消耗,又生成,则CO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正确;
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为平衡状态,③错误;
④若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该反应不是纯气体反应,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3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 |||
溶解度 | 74 | 84 |
A.已知的,则所有含有固体的溶液中,都有,且
B.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溶液
C.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
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和的硬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B.浓硫酸不可以作食品的干燥剂,CaCl2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C.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同时放出热量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 ;
检验沉淀B已洗净操作是 ______ ;
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g,沉淀质量为n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如图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 ,分液漏斗中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 _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化”);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如图,反应后通入的目的是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时,AgX(X=Cl、Br)的溶度积与c(Ag+)和c(X-)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线表示AgCl,B线表示AgBr,已知p(Ag+)=-lgc(Ag+),p(X-)=-lgc(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可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
B. b点的AgCl溶液加入AgNO3晶体可以变成a点
C. t℃时,AgCl(s)+Br-(aq)AgBr(s)+Cl-(aq)平衡常数K=10-4
D. t℃时,取a点的AgCl溶液和b点AgBr溶液等体积混合,会析出AgBr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胶体粒子的质量为78g
B.g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
C.在的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
D.标准状况下,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氰化物有剧毒,冶金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其中氰化物以CN-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Ⅰ.查阅资料:含氰化物的废水处理方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物质,如以TiO2为催化剂用NaClO将CN-氧化成CNO-(CN-和CNO-中N元素均为-3价),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Cl2等。
Ⅱ.实验验证:处理CN-的效果。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系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取一定量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
步骤2:取浓缩后含CN-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 mL(设其中CN-的浓度为0.2 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
步骤3: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
步骤4:打开甲上的橡皮塞和活塞,使甲中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
步骤5: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
步骤6:实验完成后测定干燥管Ⅰ(含碱石灰)的质量m2[实验前干燥管Ⅰ(含碱石灰)的质量m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方法中,在酸性条件下NaClO和C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对丁装置加热放在步骤3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4)装置中石棉绒作用为:___________。
(5)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说明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干燥管Ⅰ中碱石灰增重1.408 g,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氰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剧毒物质。常用于电镀、冶金、有机合成医药、络合剂和掩蔽剂。
装氰化钠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________填序号。
实验室用NaCN固体配制NaCN溶液时,为避免其水解,应先将其溶于______________浓溶液,再用蒸馏水稀释。
泄漏时用双氧水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处理后生成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2NH反应原理制备NaCN并检测其纯度。
实验一:制备NaCN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甲可选取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填序号。
安装好实验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取一定量的碳粉与金属钠混合,放入硬质玻璃管内;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一段时间氨气后再加热硬质玻璃管
B.先加热硬质玻璃管,再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氨气
C.打开活塞K,一边缓缓通入氨气,同时加热硬质玻璃管
上述装置中乙处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产品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Ag,Ag,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取制备好的产品,配成溶液,取于锥形瓶中,并滴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的标准AgNO溶液滴定3次,平均消耗AgNO溶液的体积为。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氰化钠的纯度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B.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碘蒸汽反应达平衡后,加压,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合成三氧化硫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