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制备Fe(OH)3胶体
B. 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可制备铝单质
C. 加热使I2升华,可除去铁粉中的I2
D. 加入足量氨水,充分振荡、过滤,可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铝杂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卤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反应: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下列有机物可以合成环丁烷(□)的是
A. BrCH2CH2CH2CH2Br B.
C. D. CH3CH2CH2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5mol含中子数为8NA
B. 常温下,1 mol NH4Cl含共价键数目为5NA
C. 足量的Cu与含溶质1mol的浓H2SO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11.2L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目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Na+、SO42-、SO32-、Cl-、Br-、CO32-、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O42-、SO32-至少含有一种
B. 沉淀B的化学式为 BaCO3
C. 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Na+、CO32-、HCO3-、Cl-
D. 肯定不存在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用途不正确的是
A. 铝单质:制导线,用作冶炼锰、钨的原料
B. 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氯化钠等
C. 碳酸氢钠:制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D. 碳酸钠:制玻璃、制肥皂、制烧碱、造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在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与铜有关的物质的性质,过程设计如下:
(提出猜想)
问题1:在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接近,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氧化铜有两性码?
问题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Fe2+的稳定性小于的Fe3+,Cu+的稳定性也小于Cu2+吗?
问题3: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反应生成的溶液也是蓝色吗?
(实验探究)
I. 解决问题1:
(1)实验需配制100mL 0.50mol·L-1 CuSO4溶液,除了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外必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为达到目的,某同学认为只要进行两次实验即可得出结论。请写出实验②的具体内容。
①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生成的Cu(OH)2沉淀是否溶解;
②_______。
II. 解决问题2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80C~100C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1000C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Cu2O);
②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
(3)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温度在1000C以上时________(填:Cu2+或Cu+,下同)稳定,在酸性溶液中________稳定。
III. 解决问题3,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取一铜片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浓硝酸,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另一同学认为此同学设计的实验有缺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铜与浓硝酸反应溶液呈绿色,有同学认为这是生成的NO2溶于其中的原因,并试图设计实验排除这种干扰。提出实验方案: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空气。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或充入一定量O2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2
C. 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