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B元素的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
(1)A、D、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A2C和1 mol BC, —定条件下,2 min达平衡时生成0.4mol A2,则用B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增加BC2的浓度始终不能提高正反应速率
B.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A2是一种高效优质新能源
D.若生成1 molA2,转移2mol电子
(3)用A元素的单质与C元素的单质及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构成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1mol/(L·min) C、D H2-2e-+2OH-=2H2O O2+4e-+2H2O=4OH-
【解析】A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则A为H元素;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则D为Na元素;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则F为S元素,C为O元素;B元素的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B为C元素;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为Al元素;综上,A为H、B为C、C为O、D为Na、E为Al、F为S。
(1)A为H、D为Na、F为S,则A、D、F形成化合物为NaHS,其电子式为:。
(2)1molH2O和1molCO生成1molH2和1mol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COH2+CO2,2 min达平衡时生成0.4mol A2,则反应0.4molCO,容积为2L,υ(CO)= 0.4mol÷2L÷2 min=0.1mol/(L·min);A项,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O2的浓度能提高正反应速率,A错误;B项,气体质量不变,容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C项,H2燃烧热值高、无污染、可再生,是一种高效优质新能源,正确;D项,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生成1 molH2,转移2mol电子,D正确。综上选CD。
(3)H2和O2形成燃料电池, H2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故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负极H2-2e-+2OH-=2H2O,正极O2+4e-+2H2O=4OH-。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取3.0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产物仅为CO2和水蒸气。将生成物依次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8g,碱石灰增重4.4g。
(1)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若该有机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在符合要求的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6 g 无水碳酸钠,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 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以及瓶塞处是否漏水
C. 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
D. 定容时,若仰视,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右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发生反应:AgCl(s) Ag(s)+Cl(AgCl), [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Cl-(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回复至初始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照时,电流由Y流向X
B. 光照时,当转移0.1mole-时在Pt电极上有0.05molCl2生成
C. 光照时,Cl-向Ag电极移动
D. 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s) +Cu+(aq) Ag(s)+Cu2+(aq)+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可充电电池因其可以反复使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请你根据对可充电电池的理解,选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B. 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充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1化学又称一碳化学,研究以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有机化学及工艺,因其在材料科学和开发清沽燃料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燃煤废气中的CO、CO2均能转化为基础化工原料、清洁能源甲醇:
①3H2(g)+CO2(g)CH3OH(g) + H2O(l) △H1
②CO(g)+2H2(g)CH3OH(g) △H2
Ⅰ.已知: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
化学键 | C-H | C-O | C=O | H-H | O-H |
键能/KJ/mol | 412 | 351 | 745 | 436 | 462 |
则△H1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一定条件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 和2mol H2,反应②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CH3OH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l所示:
(1)图中压强的相对大小是P1______P2(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A、B、C三点的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K(A)______K(B)_____ K(C)(填“>”“<”或“=”) ,计算C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3)300℃,P2条件下,处于E点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4)某温度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己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变化
b. 速率之比v(CO):v(H2): v(CH3OH)=l: 2:l
c.容器内气体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e.容器内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5)反应开始至在C点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保持温度不变,t1时改变条件为_________,此时平衡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不移动” )
Ⅲ.工业上可通过甲醛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25℃时,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CO(g) HCOOCH3(g),部分研究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反应体系的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因素的是_____(填下列序号字母)
a. 3.5×106Pa b. 4.0×106Pac. 5.0×106Pa
②用上述方法制取甲酸甲酯的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对于2NO2N2O4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B. 体系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C. 体系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D. 体系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2分)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 ΔH;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ΔH 0 (填“>”、“=”或“<”)。
②在300℃时,将2 mol CO、3 mol H2和2 mol CH3OH充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 (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2)以甲醇、氧气为原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OH-=2CO32-+6H2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果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石墨作两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则该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如果电解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的体积为1L,溶液的pH为12(25℃下测定),则理论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mL(标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N、l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B.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