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清远市某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经常做探究实验: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能否被Na2O2完全吸收,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下(加热装置省略):

查阅资料所知:①2NO+Na2O2=2NaNO2;②酸性条件下,NONO2都能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名称:____________

(2)B瓶内装的物质是:_________

(3)NO能被Na2O2完全吸收,E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三颈烧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

(6)某同学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中Na2SO3的含量(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SO32氧化为SO42-,自身还原为I-):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6.00gNa2SO3固体配成l0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②用0.1000mol/L酸性KIO3溶液(硫酸酸化)滴定,三次平行实验所用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4.00mL。则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写出与产生终点现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分液漏斗 水或者H2O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或者溶液紫色不褪去 C+4HNO3()CO2↑+4NO2↑+2H2O 干燥NO,除去二氧化碳(或除去水和CO2) 溶液(由无色)变蓝,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H++5I-+IO3-=I2+3H2O 22.68%

【解析】

()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反应生成NO2CO2和水,装置BNO2转化为NO,可以盛放水,装置C中的碱石灰干燥NO,并吸收除去CO2.若NO被完全吸收,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NO,防止污染空气;

()酸性KIO3溶液滴定,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当亚硫酸根离子完全反应,再滴入碘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根据关系式KIO33Na2SO3计算。

()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反应生成NO2CO2和水,装置BNO2转化为NO,可以盛放水,装置C中的碱石灰干燥NO,并吸收除去CO2.若NO被完全吸收,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NO,防止污染空气。

(1)由仪器的结构可知,仪器a名称为分液漏斗;

(2)B瓶内液体与NO2反应生成NO,该液体物质可以是水,化学式为H2O

(3)NO能被Na2O2完全吸收,E装置中的现象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不变化或不褪色;

(4)三颈烧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CO2↑+4NO2↑+2H2O

(5)C装置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CO2与水蒸气;

()(6)酸性KIO3溶液滴定,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当亚硫酸根离子完全反应,再滴入碘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为:当加入最后一滴酸性KIO3溶液时,溶液变蓝,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产生终点现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H++5I-+IO3-=I2+3H2O25mL溶液消耗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1×24×10-3mol,由KIO33Na2SO3,可知25mL溶液中Na2SO3物质的量为0.1×24×10-3mol×3,故16.00g样品中Na2SO3物质的量为0.1×24×10-3mol×3×,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0.1×24×10-3mol×3××126g/mol)÷16.00g]×100%=22.68%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 > r() > r() > r()。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元素,乙和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据此推断,下述正确的是

A. 丙的简单氢化物分子内存在氢键

B. 由甲、乙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C. 由甲和丙两元素组成的分子不止一种

D. 乙和丁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H2O2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中的铜,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u(s)+H2O2(l)+2H(aq)===Cu2(aq)+2H2O(l) ΔH已知①Cu(s)+2H(aq)===Cu2(aq)+H2(g)  ΔH1=+64 kJ·mol12H2O2(l)===2H2O(l)+O2(g)  ΔH2=-196 kJ·mol1H2(g)+1/2O2(g)===H2O(l)  ΔH3=-286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可通过铜作电极电解稀H2SO4的方法实现

B. 反应②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C. H2(g)+1/2O2(g)===H2O(g) ΔH4,则ΔH4H3

D. ΔH=-320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mX(g) +nY(g) pZ(g) 在不同温度(T1T2)及压强(P1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T1<T2 ,P1>P2

B. T1<T2 ,m+n<p

C. m+n>p ,正反应放热

D. P1>P2,正反应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

A.近代原子论B.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C.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D.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中Cl-的数目

3)下列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4)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48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200 mol·L-1的稀盐酸。

①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

②该学生需要用量筒量取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____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若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A. 加入明矾,使海水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 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 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

D. 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的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H2SO4稀释 ④KClO3分解制O2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石灰石高温分解⑦铝热反应⑧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⑨C+H2O=CO+H2 ⑩Al与盐酸反应

A. ②③④⑥⑦⑧⑨ B. ②④⑥⑧⑨ C. ①②④⑥⑧ D. ②③④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可能含有离子,分别取样,测得溶液显弱碱性;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为确定溶液组成,还需要检测的离子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