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闭容器中,2molSO2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

B.1LpH=2H2SO3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01NA

C.5.6g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0.08molNO,转移电子数为0.3NA

D.6.4 g S2S8的混合物中所含硫原子数为0.2 NA

【答案】C

【解析】

A.若2molSO21molO2完全反应,可生成2molSO3,即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但实际上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故A正确;

BpH=2H2SO3溶液中c(H+)=0.01mol/L,溶液体积为1L,所以溶液中所含氢离子数目为0.01NA,故B正确;

C.该过程中还原产物为NO,氮元素由+5价变为+2价,所以生成一个NO,转移3个电子,则生成0.08molNO转移电子数为0.24NA,故C错误;

D6.4 g S2S8的混合物即6.4gS原子,所以硫原子的数目为×NAmol-1=0.2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国家电投集团正在建设国内首座百千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铁-铬液流电池总反应为Fe2+ + Cr3+Fe3 + + Cr2+,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 Fe 3++e- =Fe2+

B.充电时b电极反应为 Cr3++e- =Cr2+

C.放电过程中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D.该电池无爆炸可能,安全性高,毒性和腐蚀性相对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 △H1。现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的混合气体,控制温度,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图1:温度分别为300℃ 、500℃的密闭容器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图2:温度分别为Tl~T5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H1>0,且K1>K2

B. 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加压

C. 3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8molCO, 0.6molH2,0.2molCH3OH,平衡正向移动

D. 5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1molCH3OH,重新平衡后,H2浓度和百分含量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

B.常温下,X的单质与Y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

C.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葡萄酒中的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C6H12O62CH3CH2OH+2CO2)。

.已知:实验室制乙烯原理为CH3CH2OHCH2=CH2H2O,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170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性。

2)对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

②乙根据现象认为实验中产生的SO2___,使B中有色物质反应褪色。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甲: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现象:Br2CCl4溶液褪色。

乙:用下列装置按一定顺序与A连接:(尾气处理装置略)

现象:C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a.甲设计实验中AB间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乙设计的实验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装置连接顺序为___ (用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b.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__

c.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C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由此可得出的干燥的SO2不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葡萄酒中常用Na2S2O5做抗氧化剂。

30.5molNa2S2O5溶于水配成1L溶液,该溶液的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图所示。写出Na2S2O5溶于水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___

4)已知:KspBaSO4=1×10-10KspBaSO3=5×10-7。把部分被空气氧化的该溶液的pH调为10,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使SO42-沉淀完全[c(SO42-)≤1×10-5mol·L-1],此时溶液中c(SO32-)≤___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常温下,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某二元酸H2R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HR-R2-三者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4.3的溶液中:3c(R2-)=c(Na+)+c(H+)-c(OH-)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

C.pH=3的溶液中存在=10-3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反应:CO32-+H2R=HCO3-+H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乙炔的反应原理是CaC2+2H2OCa(OH)2+C2H2

B.c的作用是除去影响后续实验的杂质

C.e中的现象说明乙炔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D.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应下列叙述的微粒MN,肯定属于同主族元素且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1s22s2N1s2

B.结构示意图:MN

C.M原子基态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N原子基态3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

D.M原子基态2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N原子基态3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反应中关于能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CH3OH(g)O2(g)=CO (g)2H2O(l) △H1CH3OH(g)3/2O2(g)=CO2(g)2H2O(l) △H2 △H1<△H2

2H2O(l) =2H2(g)O2(g) △H1 2Na(s)2H2O(l) =2NaOH(aq)H2(g) ΔH2 △H1>△H2

H2(g)Cl2(g)=2HCl(g) △H1 H2(g)Cl2(g)=HCl (g) △H2 △H1>△H2

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N2 3 mol H2 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Q1Q2 Q1<Q2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