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 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 ③从官能团分: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图是表示相应变化的能量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天然气燃烧 D. H2与Cl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物中,氧化剂是;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反应中HCl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 pH 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加聚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 1:2 B. 1:4 C. 3:4 D. 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 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 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 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D. 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Cl的电子式 ,写出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卤素互化物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KBr+BrCl=KCl+Br2,写出KI与I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图是部分卤素单质和xx,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它们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其原因是 .
(4)试推测ICl的沸点所处于的最小范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氢气在O2中燃烧的反应是______热反应(填“放”或“吸”),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2)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来看,氢气的燃烧是由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形成产物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已知破坏1mol H-H键、1mol O=O键、1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a kJ、b kJ、c kJ的能量。则2mol H2(g)和1mol O2(g)转化为2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kJ。
(3)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可以把氢气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果将该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就可以把氢气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图就是能够实现该转化的装置(其中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被称为氢氧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正极是___(填a或b),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4)若将右图中的氢氧燃料电池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能够传导O2-),已知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则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电子从________极(填a或b)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