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度(℃) | 360 | 440 | 520 |
K值 | 0.036 | 0.010 | 0.0038 |
(1)①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的△H_____0(填填“>”、“”或“<”)。
②下列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是______(填序号)。
a.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快速生成氨
c.生产中需要升高温度至500℃左右 d.需要使用过量的N2,提高H2转化率
(2)0.2mol NH3溶于水后再与含有0.2mol H2SO4的稀溶液完全反应放热Q kJ,请你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3)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 (g) +H2O (g)CO (g) +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 P1__P2(填“>”、“=”或“<”)。
②其它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 (g) +H2O (g)CO2 (g) +H2(g) 获取。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 H2O (g) 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0.08 mol/L,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
【答案】< ad NH3H2O(aq)+H2SO4(aq)=NH4HSO4(aq)+H2O(l)△H=-5QkJmol-1 < 增大 (或2.25)
【解析】
(1)①依据图标数据分析,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平衡逆向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②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回答;
(3)①依据图象变化分析,相同温度下,CH4(g)+H2O(g)CO(g)+3H2(g),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逆向进行,甲烷平衡含量越高;
②压强一定,温度升高,甲烷平衡含量减小,平衡正向进行,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
(5)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得到。
(1)①图表中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即此反应的△H<0;
②a.增大压强,合成氨反应向着气体的系数和减小的方向进行,有利于合成氨,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正确;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错误;
c.合成氨反应是放热的,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生产中需要升高温度至500°C左右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催化活性,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错误;
d.使用过量的N2,合成氨反应正向移动,可以提高H2转化率,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0.2mol氨气溶于水后再与含有0.2mol硫酸的溶液反应放热Q kJ,则1mol氨气溶于水后再与含有硫酸的溶液反应放热5Q kJ,即NH3H2O(aq)+H2SO4(aq)=NH4HSO4(aq)+H2O(l) △H= -5Q kJmol-1;
(3)①依据图象变化分析,相同温度下,CH4(g)+H2O(g)CO(g)+3H2(g),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逆向进行,甲烷平衡含量越高,所以P2>P1;
②压强一定,温度升高,甲烷平衡含量减小,平衡正向进行,反应是吸热的,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会增大;
(4)①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L) 0.2 0.2 0 0
变化量(mol/L) 0.12 0.12 0.12 0.12
平衡量(mol/L) 0.08 0.08 0.12 0.12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25。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1.5mol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4)12.4gNa2R含0.4mol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含R的质量为1.6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E、F、G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其中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C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化合物D2F为离子晶体,F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E单质的晶体类型在同周期的单质中没有相同的;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的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电子。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F、G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氯化物的熔点比E的氯化物的熔点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
(3)F的低价氧化物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A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4)A、B、D、E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
(5)G2+能形成配离子[G(BH3)4]2+.写出该配离子的结构简式(标明配位键)_____。
(6)A能与氢、氧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AH2O,其中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1mol该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该物质能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G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3X(g)+Y(g)2Z(g) △H<0。若测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7.5 %,Y的转化率是X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起始时刻n(X) : n(Y)= 2 : 1
C.充入氦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Y的转化率提高
D.若以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s),则以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甲醛分子中碳氧键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键 ④π键 ⑤σ键和π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________(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肌红蛋白(Mb)是由肽链和血红素辅基组成的可结合氧的蛋白,广泛存在于肌肉中。肌红蛋白结合氧的反应为:Mb(aq)+O2(g)MbO2(aq)。肌红蛋白的结合度(即转化率α)与氧气分压p(O2)密切相关,37℃时,反应达平衡时测得的一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7℃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kPa-1(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别用分压和物质的量浓度表达);
(2)平衡时,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___________[用含p(O2)和K的代数式表示];37℃时,若空气中氧气分压为20.0kPa,人正常呼吸时α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3)一般情况下,高烧患者体内MbO2的浓度会比其健康时___________(填“高”或“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游客在高山山顶时体内MbO2的浓度比其在山下时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υ正=k正c(Mb)p(O2),逆反应速率υ逆=k逆c(MbO2)。k正和k逆分别是正向和逆向反应的速率常数。37℃时,上图中坐标为(1.00,50.0)的点对应的反应状态为向___________进行(填“左”或“右”),此时υ正︰υ逆=___________(填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右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虚线左侧是金属元素
B. As处于第五周期第VA族
C. Si、Ge可作半导体材料
D. Sb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 mol·(L·min)-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