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1)CO2加氢合成DME(二甲醚)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研究方向之一。
①2CO2(g) + 6H2(g)CH3OCH3(g) + 3H2O(g) △H= -122.4kJ·mol-1
某温度下,将2.0 mol CO2(g) 和6.0 mol H2(g)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 CH3OCH3(g) 的物质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P1_______P2(填“>”“<”或“=”,下同)。若T1、P1,T3、P3时平衡常数分别为K1、K3,则K1________K3,T1、P1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二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B.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D.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2)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向所得溶液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至过量、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请回答:当加入HCl 的物质的量为1 mol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a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 = 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混合前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 mol·L-1,则生成沉淀加入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L-1。
【答案】> <57.1%CNa2CO3、NaClc(Na+) > c(Cl-) > c(HCO3-) > c(OH-) > c(H+) > c(CO32-)5.6×10-5
【解析】
(1)①2CO2(g)+6H2(g)CH3OCH3(g)+3H2O(g)△H= -122.4kJ·mol-1,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所以平衡时,二甲醚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随压强增大而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图可知,在相同温度、p1和p2两种不同压强下,p1对应的二甲醚的百分含量较高,所以p1>p2;在相同压强、T1和T3两种不同温度下,T3对应的二甲醚的百分含量较高,所以,T1>T3,由于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若T1、P1,T3、P3时平衡常数分别为K1、K3,则K1<K3。T1、P1时,若H2的平衡转化率为为a,则H2的变化量为6.0a,CO2、CH3OCH3、H2O的变化量分别为2.0a、1.0a、3.0a,因为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0.1,所以
,解之得,H2的平衡转化率为57.1%。②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二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A.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可能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再加入少量的反应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也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 B. 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有可能是减小反应物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也有可能是减小生成物浓度(如降低温度使部分水液化)使平衡正向移动的结果;C.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氢气的转化率减小,可能是增大氢气的浓度(再加入少量氢气)使平衡正向移动的结果,也可能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综上所述,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2)由图可知,反应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后两个阶段所消耗的HCl的物持的量之比为3:2,说明原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且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两者物质的量分别是2mol、1mol。通入1mol HCl时,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2CO3、NaCl。a点溶液中有3mol NaCl和1molNaHCO3,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式为c(Na+)>c(Cl-)>c(HC03-)>c(OH-)>c(H+)>c(CO32-);(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容物质,其Ksp = 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1,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mol·L-1。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化学实验:将金属钙置于空气中燃烧,然后向所得固体产物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此过程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甲同学提出: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Ca与Mg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请写出Ca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提出:Ca的性质比Na活泼,在空气中燃烧还应有CaO2生成,请写出燃烧后固体产物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放出臭味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1.CaO2遇水反应生成H2O2,H2O2可能会分解产生一定量的O3。
2.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3)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2),臭氧转化为氧气。反应式为O3+2KI+H2O===O2+I2+2KOH。
(提出假设)
假设1:该臭味气体只有NH3;
假设2:该臭味气体只有________;
假设3:该臭味气体含有________。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探究)
(3)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上述假设。请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及结论(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KI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三氯化硼的熔点为-107.3 ℃,沸点为12.5 ℃,易水解生成硼酸(H3BO3),可用于制造高纯硼、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实验室制取三氯化硼的原理为B2O3+3C+3Cl22BCl3+3CO。
(1)甲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不用收集)。
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C和下列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制取BCl3并验证反应中有CO生成。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C→G→__→__→__→__→F→D→I。
②能证明反应中有CO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开始实验时,先点燃____(填“A” 或“G”)处的酒精灯。
④请写出BCl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硼酸是一元弱酸,其钠盐化学式为Na [B(OH)4],则硼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氨气,下图A和B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
(1)实验室制氨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若改用浓氨水和NaO固体制氨气时,应选取的装置是________。
(2)为了得到干燥的氨气,实验室常使用________做干燥剂(请从碱石灰、浓硫酸、氯化钠中选出一种物质)。
(3)实验室常用_______法收集氨气。在标准状况下,将盛满氨气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假设溶质全部在集气瓶内),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电子沿 Zn→a→b→Cu路径流动
C. 片刻后甲池中c(SO)增大 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对A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D溶液中存在Fe(SCN)3 B. 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 C. B为AgBr D. 滤液中有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H=-a kJmol-1。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断开2 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 4— (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 (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和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当溶液酸性增强的时候,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___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molL1 (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反应现象,回答问题:
(1)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硝酸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三个反应均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发生的条件的不同点是第一个生成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生成______________,第三个生成______________;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