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变废为宝,控制温室效应,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下列措施中不能使c(CH3OH)增大的是

A.降低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恒温条件下,将气体X、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若各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前10s内 v(X)=0.08mol·L-1·s-1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C.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同
D.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扩大为 4 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CO2(g)+ 3H2(g)CH3OH(g)+ H2O(g)△H<0。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10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5 mol/(L·min)
B.从20分钟到2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可能是增大压强
C.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到800℃,再次达平衡时平衡常数减小
D.从开始到25分钟,CO2的转化率是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ΔH<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分离出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A(g)+B(g)C(g)+D(g) ΔH<0。现有三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A和1 mol B,在Ⅱ中充入1 mol C和1 mol D,在Ⅲ中充入2 mol A和2 mol B,5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Ⅰ中A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D.容器Ⅰ中A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Ni(s)+4CO(g)Ni(CO)4(g)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是熵增反应
B.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C.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是0.5
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i(CO)4(g),达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 ΔH>0
B.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度均增大,X的转化率减小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2M(g)+N(g) W(?)+4Q(g) ΔH<0,起始投料只有M和N。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表示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