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 N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转移电子数为2
B.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数日为0.01
C.电子数为的分子的质量为1.6g
D.标准状况下,3.36 L的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芳香族化合物A(C9H12O)常用于药物及香料的合成,有如图转化关系:
已知:①A的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支链上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CO2
回答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由D生成E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
(4)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5)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6)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
(7)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分子中只有一个甲基;
③核磁共振氢谱具有5种不同的吸收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用汽油的抗爆剂约含17%的1,2—二溴乙烷(无色液体,沸点:131℃,熔点:9.3℃)。同学们在实验室拟制备少量1,2—二溴乙烷,流程如图:
任务I:1,2—二溴乙烷的制备(利用如图装置,完成流程图中步骤①和②)
(i)在冰水冷却下,将24 mL浓硫酸注入12 mL乙醇中混合均匀。
(ii)向D装置的试管中加入3.0 mL液溴(0.10 mol),加入适量水液封,并向烧杯中加入冷却剂。
(ⅲ)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碎瓷片,通过M向三颈烧瓶中加入部分硫酸与乙醇的混合物,一部分留在M中。
(iv)先切断C、D的连接处,加热三颈烧瓶,待温度上升到120℃,连接C、D,待温度升到180℃~200℃,通过M慢慢滴入混合液。
(v)继续加热三颈烧瓶,待D中试管内的颜色完全褪去,切断C、D的连接,停止加热。
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
(2)图中B装置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
(3)步骤ⅳ中“先切断C、D的连接处,再加热三颈烧瓶”的原因是______。
(4)装置D的烧杯中需加入冷却剂,下列冷却剂合适的为_______。
A. 冰水混合物 B. 5℃的水 C. 10℃的水
任务Ⅱ:1,2—二溴乙烷的纯化(流程图中步骤③④⑤)
步骤③冷却后,把装置D试管内的产物转移至分液漏斗,用1%的NaOH水溶液洗涤。
步骤④:用水洗涤至中性。
步骤⑤:向所得的有机层中加适量无水氯化钙,过滤,转移至蒸馏烧瓶中蒸馏,收集130℃~132℃的馏分,得到产品4.70 g。
(5)步骤③中加入1%的NaOH水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步骤⑤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作用为_____。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示意图,所需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装置②→__________。
(2)装置②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装置③中Cu的作用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⑤应放入__________。
(6)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红色变无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①NO的体积为________ L,NO2的体积为________ L。
②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制备气体并进行某些物质的检验和性质实验的装置,A是制备气体的装置,C、D、E、F中盛装的液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试回答:
(1)如果A中的固体物质是碳,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浓硫酸,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若要检验生成的产物,则B、C、D、E、F中应分别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E中试剂和C中相同,E中试剂所起的作用__,B装置除可检出某产物外,还可起到__作用。
(2)若进行上述实验时在F中得到10.0 g固体,则A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C. 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w不变
D. 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3)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2H++O2↑
还原反应:MnO+5e-+8H+===Mn2++4H2O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Al+NaNO3+NaOH===NaAlO2+N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氮、磷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如:磷化硼(BP)、磷青铜(Cu3SnP)等。回答问题:
(1)锡(Sn)是第五周期ⅣA元素。基态锡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P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PH3的键角小于NH3的原因是_____。
(3)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牙齿中的重要矿物质,其中羟基(-OH)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该化合物所含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
(4)磷酸和亚磷酸(H3PO3)是磷元素的两种含氧酸。亚磷酸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则H3PO3的结构式为______,其为_____元酸,原因是_____。
(5)磷化硼(BP)是倍受关注的耐磨材料,可用作金属表面的保护层,其结构与金刚石类似,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磷化硼晶胞沿z轴在平面的投影图中,B原子构成的几何形状是_______。
②已知晶胞边长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磷化硼晶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