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人类染色体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人类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甲所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9 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后代早期流产。图乙为由于发生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系谱图,已知Ⅱ-1染色体正常,Ⅰ-2、Ⅱ-2为图甲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

1)个体1 -27号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个体Ⅱ-2能够产生_________种配子。

3)写出个体Ⅲ-17号和9号染色体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

4)早期流产导致胎儿不能成活,则Ⅱ-1与Ⅱ-2所生后代Ⅲ-37号和9号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5)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________,妊娠期间进行______________

【答案】排列顺序和数量 4 A+ABB 1/3 遗传咨询 染色体检查(羊水检查或产前诊断)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之间发生相互易位即为携带者,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后代早期流产,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正常个体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

1)个体Ⅰ-2是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该个体的 7号或9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可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和数量发生改变。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Ⅱ-2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所以Ⅱ-2能够产生4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

3)图乙中Ⅱ-1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Ⅱ-2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Ⅲ-1为痴呆病患者(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有三份),该个体的7号和9号染色体组合是A+ABB

4)图乙中 Ⅱ-1是正常个体,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Ⅱ-2是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所以Ⅱ-1 Ⅱ-2后代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 AABB =1111,其中染色体组合为AABB-的个体早期流产导致胎儿不能成活,所以Ⅱ-1Ⅱ-2的后代为7号和9号染色体易位携带者(A+ABB-)的概率是1/3

5)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所以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妊娠期间 进行染色体检查(羊水检查或产前诊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 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 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主根和侧根对NAA的敏感性不同

B. 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

C. NAA能一定程度地增强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消除根的顶端优势

D. 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错误的是

A. 急性胃肠炎病人脱水时,大脑皮层会参与调节人体主动饮水

B. 摄入盐量过多时机体调节饮水量增多,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

C. 注射生理盐水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错误的是

A. 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

B. ~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C. 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D. 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到达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有关植物代谢的问题

1显示了黄瓜叶肉细胞中的部分化学反应。

1)图1中过程①称为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写出编号)。

2)某晴天上午10时左右,过程①的反应强度______过程④(填“>”、“<”或“二”)。此时反应③过程中需要CO2来源于______

3)在CO2存在条件下,将黄瓜植株从明处移到暗处后,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变化趋势是______,请写出分析过程______

增施CO2是提高温室植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有人发现,随着增施CO2时间的延长,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以黄瓜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

4)由图2可知,常温+CO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此阶段,常温+CO2组的淀粉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______(“相同”、“相反”),说明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进行可能有______作用。

5)由图2可知,在增施CO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可以______(“提高”、“降低”)光合作用速率。这可能是由于升高温度促进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图中支持该假设的证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糖尿病犬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胰岛素后,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加强

B.b点后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度有所减慢

C.b点后甘油三酯的分解加快

D.注射后6h左右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断片发生了颠倒

B. 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重新组合

C. 该变异是由染色单体分离异常所致

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点时酶活性很低,因此酶促反应速率也很低

B. 图2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因此酶活性较低

C. 图3中,将相关因素从G点调至H点,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升至最高

D. 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pH、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