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APB=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d1d2sin2θ=λ.
(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
(2)过点B作直线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

【答案】分析:(1)首先利用余弦定理写出d1和d2的等量关系式,然后把它变形为(d1-d22=*的形式,即|d1-d2|=*的形式,此时满足双曲线的定义,则问题得证,最后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形式即可写出其方程.
(2)首先根据直线MN是否垂直于x轴进行讨论,若直线MN垂直于x轴,则直线方程为x=1,又=0可得M、N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得λ的值;若直线MN不垂直于x轴,则设其点斜式方程,并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消y得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用k与λ的代数式表示出x1+x2和x1x2,进而由=0及x1+x2>0,x1x2>0通过整理消去k得到λ的不等式,此时解不等式即可,最后把两种情况综合之.
解答:(1)证明:在△PAB中,|AB|=2,即22=d12+d22-2d1d2cos2θ,4=(d1-d22+4d1d2sin2θ,
(常数),
所以点P的轨迹C是以A,B为焦点,实轴长的双曲线.
又b2=1-(1-λ),所以C的方程为:

(2)解:设M(x1,y1),N(x2,y2
①当MN垂直于x轴时,MN的方程为x=1,M(1,1),N(1,-1)在双曲线上.
,因为0<λ<1,所以
②当MN不垂直于x轴时,设MN的方程为y=k(x-1).
得:[λ-(1-λ)k2]x2+2(1-λ)k2x-(1-λ)(k2+λ)=0,
由题意知:[λ-(1-λ)k2]≠0,
所以
于是:
因为,且M,N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
由①②知,λ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综合性强,字母运算量大,且需分类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APB=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d1d2sin2θ=λ.
(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
(2)过点B作直线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
OM
ON
=0
,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044

(2007江西,21)设动点P到点A(10)B(10)的距离分别为,∠APB=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

(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

(2)过点B作直线交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题型:013

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APB=2,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如图所示)那么点P的轨迹是

[  ]

A.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四中2008届高三九月考模拟试题、数学 题型:044

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

(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

(2)过点B作直线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