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的菱形,ADD``A1和CD D`C1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D``与D`重合于点D1 .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图2).
(Ⅰ) 设二面角E – AC – D1的大小为q,若£ q £ ,求线段BE长的取值范围;
(Ⅱ)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平面平面,求与BE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证明:当0 < BE < a时,恒有< 1.
(第20题–1) (第20题–2) |
(方法1)设菱形的中心为O,以O为原点,对角线AC,BD所在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设BE = t (t > 0) .
(Ⅰ)
(第20题 – 1 )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3分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4分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6分
∵cosq Î, ∴ ,
解得 £ t £ . 所以BE的取值范围是 [,]. 8分
(Ⅱ) 设,则
由平面平面,得平面,
,化简得:(t ¹ a),即所求关系式:(BE ¹ a).
∴当0< t < a时,< 1. 即:当0 < BE < a时,恒有< 1. 14分
(方法2)
(Ⅰ)如图2,连接D1A,D1C,EA,EC,D1O,EO,
∵ D1A= D1C,所以,D1O⊥AC,同理,EO⊥AC,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设其为q. 3分
连接D1E,在△OD1E中,设BE = t (t > 0)则有:
OD1 = ,OE = ,D1E = ,
∴ . 6分
(第20题 – 2) |
∵cosq Î, ∴ ,
解得 £ t £ . 所以BE的取值范围是 [,].
所以当条件满足时,£ BE £ . 8分
(Ⅱ)当点E在平面A1D1C1上方时,连接A1C1,则A1C1∥AC,
连接EA1,EC1,设A1C1的中点为O1,则O1在平面BDD1内,过O1作O1P∥OE交D1E于点P,则平面平面.
作平面BDD1如图3.过D1作D1B1∥BD交于l点B1,设EO交D1B1于点Q.
因为O1P∥OE,所以==,
(第20题 – 3) |
由Rt△EB1Q∽RtEBO,得,解得QB1 = ,得=, 12分
当点E在平面A1D1C1下方时,同理可得,上述结果仍然成立. 13分
∴有=(BE ¹a),∴当0 < t < a时,< 1. 14分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π |
4 |
π |
3 |
D1P |
PE |
D1P |
P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π |
4 |
π |
3 |
D1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考试数学理卷 题型:解答题
(本题满分14分)
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的菱形,ADD``A1和CD D`C1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D``与D`重合于点D1 .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图2).
(Ⅰ) 设二面角E – AC – D1的大小为q,若£ q £ ,求线段BE长的取值范围;
(Ⅱ)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平面平面,求与BE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证明:当0 < BE < a时,恒有<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己知在锐角ΔABC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I )求角大小;
(II)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20.如图1,在平面内,是的矩形,是正三角形,将沿折起,使如图2,为的中点,设直线过点且垂直于矩形所在平面,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位于平面的同侧。
(1)求证:平面;
(2)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若,求线段长的取值范围。
21.已知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过椭圆C的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点M,N,交直线于点P,且直线PA,PF,PB的斜率成等差数列,R和Q是椭圆上的两动点,R和Q的横坐标之和为2,RQ的中垂线交X轴于T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三角形MNT的面积的最大值
22. 已知函数 ,
(Ⅰ)若在上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且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试求和的值。
(Ⅱ)若为奇函数:
(1)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在为增函数,为减函数,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果当时,都有恒成立,试求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