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00•上海)在xoy平面上有一点列P1(a1,b1),P2(a2,b2),P3(a3,b3),…,Pn(an,bn),…,对每个自然数n,点Pn位于函数y=2000(
a10
)x
,(0<a<10)的图象上,且点Pn、点(n,0)与点(n+1,0)构成一个以P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Ⅰ)求点Pn的纵坐标bn的表达式;
(Ⅱ)若对每个自然数n,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的取值范围;
(Ⅲ)设Cn=lg(bn),n∈N*,若a取(Ⅱ)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问数列{Cn}前多少项的和最大?试说明理由.(lg2=0.3010,lg7=0.8450)
分析:(Ⅰ)由于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所以点Pn(an,bn)在两点(n,0)与(n+1,0)连线的中垂线上,结合点Pn(an,bn)在函数y=2000(
a
10
)
x
(0<a<10)的图象上,可得结论;
(Ⅱ)根据函数y=2000(
a
10
)x
(0<a<10)是单调递减,可得对每一个自然数n有bn>bn+1>bn+2,进而由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可得bn+2+bn+1>bn,由此可求a的取值范围;
(Ⅲ)先确定数列{Cn}是一个递减的等差数列,再根据当Cn≥0且Cn+1<0时,数列{Cn}的前n项的和最大,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Ⅰ)由于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所以点Pn(an,bn)在两点(n,0)与(n+1,0)连线的中垂线上,
从而an=n+
1
2
,又因为点Pn(an,bn)在函数y=2000(
a
10
)
x
(0<a<10)的图象上,所以bn=2000(
a
10
)n+
1
2

(Ⅱ)∵函数y=2000(
a
10
)x
(0<a<10)是单调递减,∴对每一个自然数n有bn>bn+1>bn+2
又因为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所以bn+2+bn+1>bn,从而(
a
10
)2+(
a
10
-1)>0

∵0<a<10,∴5(
5
-1)<a<10
(Ⅲ)∵5(
5
-1)<a<10,∴a=7,∴bn=2000(
7
10
)n+
1
2

于是Cn=lg[2000(
7
10
)n+
1
2
]=3+lg2+(n+
1
2
)lg0.7

∴数列{Cn}是一个递减的等差数列.
因此,当且仅当Cn≥0且Cn+1<0时,数列{Cn}的前n项的和最大.
Cn=3+lg2+(n+
1
2
)lg0.7≥0
得n≤20.8,
∴n=20.
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数列的通项与求和,确定数列的通项是关键,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0•上海)根据上海市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市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上海市完成GDP(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4035亿元,2000年上海市GDP预期增长9%,市委、市府提出本市常住人口每年的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0.08%,若GDP与人口均按这样的速度增长,则要使本市年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999年的2倍,至少需
9
9
年.(按:1999年本市常住人口总数约13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0•上海)在二项式(x-1)11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小的项的系数为
-462
-462
(结果用数值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0•上海)在XOY平面上有一点列P1(a1,b1),P2(a2,b2),…,Pn(an,bn),…,对每个自然数n,点P,位于函数y=2000(
a10
)n(0<a<10)
的图象上,且点Pn,点(n,0)与点(n+1.0)构成一个以P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Ⅰ)求点Pn的纵坐标bn的表达式.
(Ⅱ)若对每个自然数n,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取值范围.
(Ⅲ)设Bn=b1b2…bn(n∈N).,若a取(2)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求数列{Bn}的最大项的项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0•上海)已知复数z0=1-mi(m>0),z=x+yi和w=x'+y'i,其中x,y,x',y'均为实数,i为虚数单位,且对于任意复数z,有w=
.
z0
.
z
,|w|=2|z|.
(Ⅰ)试求m的值,并分别写出x'和y'用x、y表示的关系式;
(Ⅱ)将(x、y)作为点P的坐标,(x'、y')作为点Q的坐标,上述关系可以看作是坐标平面上点的一个变换:它将平面上的点P变到这一平面上的点Q,当点P在直线y=x+1上移动时,试求点P经该变换后得到的点Q的轨迹方程;
(Ⅲ)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它上面的任一点经上述变换后得到的点仍在该直线上?若存在,试求出所有这些直线;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