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在验证力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选测力计时,水平对拉两测力计,示数应相同

B.在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像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使其水平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由v=gt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速度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选弹簧测力计时,水平对拉两测力计,示数相同则说明示数准确,故A正确;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k,故B正确;在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了研究恒力做功的关系,要平衡摩擦力,木板要倾斜,使物体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故C错误;若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速度,需要验证的方程是恒等式,无需验证,故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2t=0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2所示。g10m/s2,平板车足够长,则物块运动的v-t图像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射线中,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

A. α射线 B. β射线 C. γ射线 D. 阴极射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质点只受一个恒力的作用,其可能的运动状态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三个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左端与木块B固连右端与C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给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若A与B相碰后立即粘合在一起以后也不分开

求:①以后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②以后运动过程中C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半径为R,表面均带负电且电量为Q,星球表面无大气。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带负电、电量为qqQ)、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距星球表面h高处,该小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宇航员将此小球带到距该星球表面2h高处,无初速释放,则此带电小球仍将处于悬浮状态

B. 若宇航员将此小球从该星球表面竖直上抛,则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若宇航员将此小球从该星球表面水平抛出,则小球将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D. 若宇航员将此小球从该星球表面水平抛出,则小球将做平抛运动最后落到星球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

1)纸带的 (用字母表示)端与重物相连;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m/s

3)从起点P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 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J;(g9.8m/s2,保留两位小数)

4)通过计算,数值上△EP △Ek(填“=”),这是因为

5)实验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车Ph,质量为m的小物块Q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Mm4∶1,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多大?

(2)平板车P的长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中,区域Ⅰ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区域Ⅱ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区域Ⅲ中有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2B。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界O点正上方的M点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经水平分界线OP上的A点与OP成60°角射入Ⅱ区域的磁场,并垂直竖直边界CD进入Ⅲ区域的匀强磁场中。

求:1粒子在Ⅱ区域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2O、M间的距离

3粒子从M点出发到第二次通过CD边界所经历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