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 50g" 、m2="150g" ,则(g取9.8m/s2,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 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 J;
(3)若某同学作出图像如图,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 = m/s2.
(1)2.40m/s (2)0.576J ,0.588J,
(3)9.70m/s2
解析试题分析:(1)据题意,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据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5=x46/0.2=2.40m/s;(2)在打0、5两点的动能增量为:ΔEk5=(m1+m2)v52/2=0.576J,ΔEP05=(m2-m1)gh05=0.588J。(3)据(m1+m2)v52/2=(m2-m1)gh05可知,图线的斜率为k= (m2-m1)g/ (m1+m2),则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70m/s2.
考点: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⑴由图判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认为小车做 运动;
⑵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⑶BE间的速度vBE= m/s;
⑷C点的瞬时速度vC= m/s;
⑸小车的加速度a=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分)实验室给出下列器材,请你完成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A.一节待测干电池(内阻大于2 Ω) |
B.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5 Ω左右 |
C.电流表,量程1.5 A,内阻0.5 Ω左右 |
D.电压表,量程2.0 V,内阻5 kΩ左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分)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10分)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个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
(2)、(5分)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纸带,纸带上选取的连续三个点A、B、C,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s0,A、B两点间的距离为s1,B、C两点间的距离为s2,交流电的周期为T,实验时:
(1)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自由落下的重锤密度要 (填“大”或“小”)一些.(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测重锤的质量 (填“要”或“不要”).
(3)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的速度VB=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4)实验小组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以O为起点B为研究终点,计算结果是: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该实验中存在阻力作用,因此该组同学想到可以通过该实验测算平均阻力的大小.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值为g,重锤的质量为m,则该实验中存在的平均阻力大小f= (结果用m,g,,VB,S0,S1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作出s-t图。
(2)根据⑴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m/s;②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
C.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用图钉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如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可能现的情况有:
A.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____________。
B.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分)小芳和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沿着木板滑行。实验中:
⑴为了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的 方法(填“a”、“b”、“c”)。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静止的小车开始运动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木板上保持静止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夹在小车后面的纸带上所打出的点间隔均匀
⑵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连接的问题,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下图中甲、乙两种接法。为能更有利于测算小车获得的速度,你认为 接法更合理些(填“甲”或“乙”)。
⑶按上述合理的连接方式进行实验时,下列四条纸带中哪一条是操作时可能得到的纸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