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B.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C.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D.在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荷的电势能也越大

【答案】C
【解析】 电场强度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电场的,电势是从能的角度描述电场的;故A错误;电势差还与场强和两点间的距离有关,B错误;场强方向就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故C正确;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其电势能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在导体棒中的电流I垂直纸面向里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下列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正确是( )

A. 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 B=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C. 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D. B=方向竖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工穿的高压作业服是用铜丝编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丝编织的衣服不易拉破
B.电工被铜丝衣服所包裹,使体内电势为零
C.电工被铜丝衣服所包 裹,使体内场强为零
D.铜丝电阻小,能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场强度为E=1.0×102 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0×102 m的ab两点,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  )
A.1.0 V
B.2.0 V
C.3.0 V
D.4.0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四个同学对电势和电势差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只有选定一个参考点(零电势点),电场中某点的电势才有确定的值
B.乙说:只有选定一个参考点(零电势点),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才有确定的值
C.丙说: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负,表明该点的电势比参考点的电势高。
D.丁说: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为正,表明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参考点(零电势点)处具有的电势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直角坐标系xOy中与x轴成45°角的界线OM两侧区域分别有如图所示电、磁场(第三象限除外),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匀强电场场强EvB、方向沿x轴负方向.一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为v、沿x轴负方向射入磁场,随后从界线上的P点沿垂直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并最终飞离电、磁场区域.已知粒子的电荷量为q,质量为m,求: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RP点的位置坐标;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粒子最终飞离电、磁场区域的位置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MN 两板连接在一恒定电源电路中,开关闭合,一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平行于极板进入平行板M 和N 之间的真空电场区域,经偏转后打在N板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该粒子能从N板右端射出电场,下列操作中可能实现的是不计粒子重力

A保持开关S 闭合,适当下移M极板

B保持开关S 闭合,适当上移M极板

C先断开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值调小

D先断开开关S,再适当上移M极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两张用软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它们会张开。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
( )
A.弹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磁场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进了一批用来做螺线管用的金属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该材料的电阻率.

(1)实验中他找来一定值电阻保护电表不被烧毁,为确定该产品是否可当成保护电阻,他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将选择开关打到欧姆挡的“×10”倍率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定值电阻为________Ω.

(2)通过测量确定该定值电阻可当成保护电阻,他便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原理图,根据图乙将实物图丙连接好.

(3)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丁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mm.

②适当取出一段样品材料,然后按原理图连接好实验器材.

③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接入实验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某次测量刻度尺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则金属丝长度的测量值为L=________cm.

④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重复实验多次.

(4)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最后得到了如图己所示的R—L 图象,由图象可求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Ω·m,用来当成保护电阻的定值电阻R0=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