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物质的溶解性
① 可溶性碱:化学式( )
② 可溶性盐:
5、检验物质
被检验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现象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碳酸盐 |
①酸 |
气泡 |
例如:2HCl+ Na2CO3→2NaCl+ H2O +CO2↑ |
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
白色沉淀 |
例如:Na2CO3+Ba(OH)2→BaCO3↓+2NaOH K2CO3+Ca(OH)2→CaCO3↓+2KOH |
|
③可溶性的钡盐或者钙盐 |
例如:Na2CO3+BaCl2→B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
||
硫酸盐 |
钡盐 (再滴加稀酸) |
白色沉淀 (不消失) |
例如:Na2SO4+BaCl2→BaSO4↓+2NaCl |
盐酸盐 |
硝酸银 (再滴加稀酸) |
白色沉淀 (不消失) |
例如:AgNO3+NaCl→NaNO3+AgCl↓ |
▲铵盐 |
可溶性碱 |
刺激性 气味 |
例如:NH4Cl+NaOH→NaCl+NH3↑+ H2O |
4、去除杂质(气体)
仪器名称:①U型管②干燥管③洗气瓶(“多功能瓶”)④硬质玻璃管
物质 |
选用试剂和装置 |
化学方程式 |
氧气 |
④中放铜粉或者用铜网 |
|
水蒸汽 |
①或者②中放固体氢氧化钠或碱石灰或者③中浓硫酸(最常用) |
|
氢气 |
④中放氧化铜 |
|
二氧化碳 |
①或者②中放固体氢氧化钠或碱石灰//③中氢氧化钠溶液 |
|
一氧化碳 |
④中放氧化铜 |
|
3、 检验气体
检验气体
仪器名称:①U型管②干燥管③洗气瓶(“多功能瓶”)④硬质玻璃管
物质 |
选用试剂和装置 |
化学方程式 |
水蒸汽 |
①或者②中放无水硫酸铜 |
|
氢气 |
④中放氧化铜+ ①或者②中放无水硫酸铜 |
|
二氧化碳 |
③中石灰水 |
|
一氧化碳 |
④中放氧化铜+③中石灰水 |
|
氯化氢气体 |
③中硝酸银溶液 |
|
2、物质在空气中长期露置,请判断可能发生的变化(变大、不变、变小)
物质 |
质量 |
▲溶液密度 |
变化 |
溶液浓度 |
原因 |
浓盐酸 |
变 |
变 |
( )变化 |
变小 |
盐酸具有( )性,挥发出( )气体 |
浓硫酸 |
变 |
变 |
变小 |
浓硫酸具有( )性 |
|
氢氧化钠(固体) |
变 |
/ |
化学变化 |
/ |
① 固体氢氧化钠能够( ),所以其表面会“出汗” ② 固体氢氧化钠还会和空气中的( )反应,方程式: |
生石灰 |
变 |
/ |
/ |
①生石灰会和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 ) ②熟石灰会继续和( )反应 |
|
石灰水 |
溶液质量 变 |
变 |
变小 |
石灰水会和二氧化碳反应 |
|
石碱 |
变 |
/ |
/ |
石碱会(
) |
|
无水硫酸铜 |
变 |
/ |
/ |
无水硫酸铜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颜色由( )色变成( )色) |
物质 |
俗称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
固体颜色 |
溶液颜色 |
溶解性 |
|||
氯化钠NaCl |
|
|
|
|
① 氯化钠可以和硝酸银反应方程 ( ) ②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
碳酸钠 Na2CO3 |
|
① 石碱化学式: ② 碳酸钠溶液是( )性的,pH( )7 ③ 碳酸钠可以和酸反应 HCl+ Na2CO3→ 碳酸钠可以和石灰水(碱)反应 ( ) ④ 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盐)反应 ( ) |
|||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
|
||||
硫酸铜 CuSO4 |
|
|
① 无水硫酸铜检验水方程式 ( ) (实验现象: ) ② 硫酸铜晶体加热分解方程式 ( ) (反应基本类型: ) ③ 硫酸铜和铁反应方程式 ( ) (可用于去除硫酸亚铁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铜) ④ 硫酸铜和碱反应 CuSO4+ Ba (OH)2→ (此化学方程式可用于除去硫酸铜) CuSO4+NaOH→ 硫酸铜和氯化钡(盐)反应 ( ) |
||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
|
|
[注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大,因此要得到氯化钠晶体,可以采用(
)结晶的方法;硝酸钾的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大,因此可以采取(
)的方法]结晶
初中化学知识整理
1、 物质的颜色
物质 |
颜色 |
物质 |
颜色 |
物质 |
颜色 |
硫酸铜溶液 |
|
氯化铜溶液 |
|
硝酸铜溶液 |
|
硫酸铁溶液 |
|
氯化铁溶液 |
|
硝酸铁溶液 |
|
▲硫酸亚铁溶液 |
|
氧化镁 |
|
四氧化三铁 |
|
氧化铁 |
|
氧化铜 |
|
二氧化锰 |
|
氢氧化铁 |
|
氢氧化铜 |
|
氢氧化镁 |
|
硫酸铜粉末 |
|
硫磺 |
|
红磷 |
|
2.其他
①物理性质
名称 |
颜色 |
潮解 |
▲导电性 |
密度 |
氢氧化钠 |
固体:白色 溶液:无色 |
固体:有 溶液:没有 |
导电 |
比水的密度大 |
氢氧化钙 |
无 |
|||
*氢氧化钾 |
[氢氧化钠能够潮解,所以可以作为许多气体干燥剂,但是它不能干燥酸性的气体,如:( 、 、 、 、 、 )等]
②用途
物质 |
用途 |
氢氧化钠 |
制皂、炼铝、造纸、精炼石油等 |
氢氧化钙 |
建筑、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制造漂粉精等 |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1.碱的4条通性
①酸和各种指示剂和pH试纸反应
碱的名称 |
石蕊试液 |
红色石 蕊试纸 |
蓝色石 蕊试纸 |
酚酞试液 |
▲白色酚 酞试纸 |
pH试纸 |
氢氧化钠 |
|
|
|
|
|
|
氢氧化钙 |
|
|
|
|
|
|
*氢氧化钾 |
|
|
|
|
|
|
②酸+碱→盐+水
(注意:本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且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举例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简答 |
在火碱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 |
|
反应的基本类型:
|
在石灰水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 |
|
如果在此石灰水中预先滴加酚酞试液,反应后,可以看到颜色的变化是:
|
在氢氧化铜中滴加硫酸溶液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在氢氧化镁中滴加硝酸溶液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③碱+盐→新盐+新碱
举例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简答 |
苏打溶液和石灰水反应 |
|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 (变大、变小、不变) |
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
|
在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再滴加硫酸溶液,可以看到 |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
|
硫酸铜溶液是 色的。反应后,可以看到
|
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
实验现象是:
|
*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
|
在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再滴加硫酸溶液,可以看到 |
④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举例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简答 |
实验室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
|
实验现象是:
|
实验室用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碳 |
|
反应后,得到的盐溶液的pH (<7/ =7/ <7) |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
|
二氧化硫是一种引起 的物质 |
2.其他
①物理性质
名称 |
颜色 |
▲导电性 |
状态 |
挥发性 |
脱水性、吸水性 |
浓盐酸 |
无色 工业盐酸:黄 |
|
|
有 |
只有( )强调脱水性和吸水性 |
硫酸 |
无色 |
|
|||
浓硝酸 |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作为许多气体干燥剂,但是浓硫酸不能干燥( )]
②用途
物质 |
用途 |
盐酸 |
制药、去除铁锈、制染料、味精、葡萄糖等 |
硫酸 |
去除铁锈、制化肥、农药和炸弹等 |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1. 酸的5条通性
①酸和各种指示剂和pH试纸反应
酸的名称 |
石蕊试液 |
红色石 蕊试纸 |
蓝色石 蕊试纸 |
酚酞试液 |
白色酚 酞试纸 |
pH试纸 |
盐酸 |
|
|
|
|
|
|
稀硫酸 |
|
|
|
|
|
|
碳酸 |
|
|
|
|
|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化学性质),所以试纸变成黑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注意:活泼金属是指( );酸是指( )
写出铁钉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为什么实验室一般用锌粒,而不用铁或者是镁来制取氢气?
③酸+碱→盐+水
(注意:本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且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举例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简答 |
在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 |
|
反应的基本类型:
|
在石灰水中滴加过量的硫酸溶液 |
|
如果在石灰水中预先滴加石蕊试液,可以看到颜色的变化是: |
*在氢氧化铜中滴加硝酸溶液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在氢氧化铁中滴加硝酸溶液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④酸+盐→新盐+新酸
举例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简答 |
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 |
|
反应的基本类型:
|
用氯化钡检验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 |
|
实验现象是: |
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盐酸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在滴加 沉淀不消失 |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在碳酸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 |
|
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⑤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举例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简答 |
用浓盐酸来 去除铁锈 |
|
实验现象:
|
用硫酸去 除氧化铁 |
|
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 (变/不变) |
在黑色氧化铜粉末中滴加硫酸 |
|
实验现象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