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6721  436729  436735  436739  436745  436747  436751  436757  436759  436765  436771  436775  436777  436781  436787  436789  436795  436799  436801  436805  436807  436811  436813  436815  436816  436817  436819  436820  436821  436823  436825  436829  436831  436835  436837  436841  436847  436849  436855  436859  436861  436865  436871  436877  436879  436885  436889  436891  436897  436901  436907  436915  447348 

19.末段的“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一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答:                                    

试题详情

18.乡村人的铁质有哪些特征?请概括。从全文看,作者写铁质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试题详情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吟,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远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梨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不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吭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了不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人有为城市的一天天地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得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1期)

17.下面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请分别做出解释。(4分)

  (1)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答:                                     

  (2)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

答:                                    

试题详情

5.奥地利的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提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他的《      》是     主义的代表做之一。

试题详情

4.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        》、《        》。

试题详情

3.李白在《将进酒》中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其中点明主旨的两句是                           

试题详情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几句话后来就成为成语,其一是  

                ,其二是                

试题详情

1.过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            ”,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句是                  

试题详情

16.填空。(4分,每小题1分。任选4小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