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10·云南省高三摸底考试)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XO+6H+===3X2+3H2O,据此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
A.+7 B.+4
C.+5 D.+1
解析:由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出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X-+XO+6H+===3X2+3H2O,因X能形成-1价阴离子,故其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答案:A
5.(2010·桂林市高三摸底考试)稀硝酸作为较强氧化剂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O+8H++6e-===2NO↑+4H2O,下列离子能让此反应过程发生的是( )
①Fe2+ ②Mg2+ ③SO ④S2- ⑤I- ⑥ClO-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能被NO氧化的有Fe2+、SO、S2-、I-。
答案: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在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类似上述反应,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A项错;稀有气体元素稳定性强,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C项错;同素异形体间的反应,如2O33O2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
答案:B
3.(2010·江西省联考)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L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电子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反应后有Cu、SO2、Cu2+生成,因此该反应为:2NH4CuSO3+2H2SO4===(NH4)2SO4+CuSO4+Cu+2SO2↑+2H2O,反应中Cu+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硫酸作为介质,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B错;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C错;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电子,D对。
答案:D
2.(2010·四川省“一诊”考试)水与下列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
A.Na B.F2
C.Na2O2 D.C
解析:选项A、D中,H2O为氧化剂;选项B,F2与H2O反应生成HF和O2,H2O为还原剂;选项C,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B
1.(2010·南昌市调研)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解析:明矾净水利用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纯碱除去油污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食醋清洗水垢,利用食醋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
答案:C
16.(2009·绍兴)今有一澄清溶液,只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存在的离子均大量):
阳离子 |
K+、NH、H+、Ba2+ |
阴离子 |
Cl-、CO、SO、OH- |
现取三份上述澄清溶液各100 mL,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0 mL溶液中c(SO)=________。
(2)第③个实验中沉淀减少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3)上述澄清溶液中除SO以外,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解析:由实验①可以推测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OH-;由实验②可以断定溶液中含有NH,其浓度为0.04 mol÷0.1 L=0.4 mol/L;由实验③可以断定溶液含有SO、CO,SO的浓度为:2.33 g÷233 g/mol÷0.1 L=0.1 mol/L,CO的浓度为:(6.27 g-2.33 g)÷197 g/mol÷0.1 L=0.2 mol/L;溶液中存在CO,则H+一定不能大量存在,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则一定存在阳离子K+。
答案:(1)0.1 mol·L-1
(2)BaCO3+2H+===Ba2++CO2↑+H2O
(3)NH、K+、CO
15.(2009·临沂)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Al3+、Fe3+、Mg2+、Ba2+、NH、Cl-、CO、SO,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只收集到气体0.02 mol,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
③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质量为1.02 g。
④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1.65 g。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试确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浓度(可不填满):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确定K+是否存在_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实验②可知溶液中含有0.02 mol NH,一定不存在Fe3+和Mg2+;由实验③推出溶液中含有0.02 mol Al3+(1.02 g固体为Al2O3),一定无CO(CO与Al3+因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结合实验④知溶液中含有0.05 mol SO(11.65 g沉淀为BaSO4),则一定不存在Ba2+;结合SO、Al3+、NH的物质的量,由电荷守恒可推知溶液中一定含有K+,因K+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故溶液中是否含有Cl-无法确定。
答案:(1)Fe3+、Mg2+、CO、Ba2+ Cl- (2)SO 0.5 mol/L (3)是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H、Al3+、SO,经计算,NH、Al3+物质的量都是0.02 mol,SO物质的量是0.05 mol。根据电荷守恒,K+一定存在
14.(2010·赣州市质检)在某化工生产中要用到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晶体--铝铵矾。该晶体是一种复盐,其主要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向该复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已知NH与AlO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如下反应:NH+AlO+H2O===Al(OH)3↓+NH3↑。
试回答:
(1)在硫酸铝铵水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
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③白色沉淀量逐渐增多;④白色沉淀完全消失;⑤白色沉淀量逐渐减少。请回答出现各种现象由先到后的顺序________。
解析:(1)硫酸铝铵溶液中由于NH和Al3+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2)由于Al(OH)3碱性比NH3·H2O弱,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先是Al3+与OH-反应,后是NH与OH-反应。
答案:(1)变红 NH和Al3+水解显酸性 (2)①③②⑤④
13.(2010·南昌市调研)现有A、B、C、D、E、F六种常见化合物,已知它们:阳离子分别有K+、Ag+、Na+、Ba2+、Fe2+、Al3+;阴离子分别有Cl-、OH-、AlO、NO、SO、CO。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均呈碱性,且碱性:A>E>C,E的焰色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
③向F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溶液变成棕黄色,且有无色气体生成;
④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1)写出A、D、E、F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C溶液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呈碱性的阴离子为OH-、CO、AlO;根据实验②可以确定B为AgNO3,根据实验③可以确定F可能为FeCl2或者FeSO4,根据实验④可以确定D不可能含有SO,所以F为FeSO4,D为AlCl3。由于氢氧化铝的酸性小于碳酸氢根,故偏铝酸盐的碱性强于碳酸盐,结合碱性:A>E>C,可以确定A为Ba(OH)2,E为KAlO2,C为Na2CO3。C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H2OHCO+OH-,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NO+4H+===3Fe3++NO↑+2H2O。
答案:(1)Ba(OH)2 AlCl3 KAlO2 FeSO4 (2)CO+H2OHCO+OH- (3)3Fe2++NO+4H+===3Fe3++NO↑+2H2O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