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⑴证明:∵AC平分∠MAN.∠MAN=120°. ∴∠CAB=∠CAD=60°. ∵∠ABC=∠ADC=90°. ∴∠ACB=∠ACD=30°.----1分 ∴AB=AD=AC.--------2分 ∴AB+AD=AC.--------3分 ⑵成立.-----------r-4分 证法一:如图.过点C分别作AM.A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AC平分∠MAN.∴CE=CF. ∵∠ABC+∠ADC=180°,∠ADC+∠CDE=180°, ∴∠CDE=∠ABC,------------------------5分 ∵∠CED=∠CFB=90°.∴△CED≌△CFB,∴ED=FB,--------6分 ∴AB+AD=AF+BF+AE-ED=AF+AE,由⑴知AF+AE=AC, ∴AB+AD=AC--------------------------7分 证法二:如图.在AN上截取AG=AC.连接CG. ∵∠CAB=60°,AG=AC,∴∠AGC=60°,CG=AC=AG,----5分 ∵∠ABC+∠ADC=180°,∠ABC+∠CBG=180°, ∴∠CBG=∠ADC,∴△CBG≌△CDA,--------------6分 ∴BG=AD, ∴AB+AD=AB+BG=AG=AC.----------------7分 ⑶①;---------------------------8分 ②.---------------------------9分 证明:由⑵知.ED=BF,AE=AF. 在Rt△AFC中.,即, ∴,------------------------10分 ∴AB+AD=AF+BF+AE-ED=AF+AE=2.----11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BC是一块等边三角形的废铁片,利用其剪裁一个正方形DEFG,使正方形的一条边DE落在BC上,顶点F、G分别落在AC、AB上.
Ⅰ、证明:△BDG≌△CEF;
Ⅱ、探究:怎样在铁片上准确地画出正方形.
小聪和小明各给出了一种想法,请你在Ⅱa和Ⅱb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解答.如果两题都解,只以Ⅱa的解答记分.
Ⅱa、小聪想:要画出正方形DEFG,只要能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就能求出BD和CE的长,从而确定D点和E点,再画正方形DEFG就容易了.
设△ABC的边长为2,请你帮小聪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结果用含根号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Ⅱb、小明想:不求正方形的边长也能画出正方形.具体作法是:
①在AB边上任取一点G′,如图作正方形G′D′E′F′;
②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F;
③作FE∥F′E′交BC于E,FG∥F′G′交AB于G,GD∥G′D′交BC于D,则四精英家教网边形DEFG即为所求.
你认为小明的作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与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如图①,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这一结论可以说明如下:
解:过点A作AD⊥BC于D,则∠ADB=∠ADC=90°,在△ABD和△ACD中
∠B=∠C,∠ADB=∠ADC,AD=AD
∴△ABD≌△ACD
∴AB=AC
请你仿照上述方法在图②中再选一种方法说明以上结论.
操作:如图③,点O为线段MN的中点,直线PQ与MN相交于点O,过点M、N作一组平行线分别与PQ交于点M′、N′,则线段MM′一定等腰NN′.想一想,为什么?
根据上述阅读与证明的结论以及操作得到的经验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探究:如图④,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山西)问题情境:将一副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DEF)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90°,CA=CB,∠FDE=90°,O是AB的中点,点D与点O重合,DF⊥AC于点M,DE⊥BC于点N,试判断线段OM与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究展示:小宇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解法:
解:OM=ON,证明如下:
连接CO,则CO是AB边上中线,
∵CA=CB,∴CO是∠ACB的角平分线.(依据1)
∵OM⊥AC,ON⊥BC,∴OM=ON.(依据2)
反思交流:
(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指:
依据1: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依据2: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你有与小宇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拓展延伸:
(3)将图1中的Rt△DEF沿着射线BA的方向平移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使点D落在BA的延长线上,FD的延长线与CA的延长线垂直相交于点M,BC的延长线与DE垂直相交于点N,连接OM、ON,试判断线段OM、ON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完成下列证明:
(1)如图,已知AD⊥BC,EF⊥BC,∠1=∠2.求证:DG∥BA.
证明:∵AD⊥BC,EF⊥BC(已知)
∴∠EFB=∠ADB=90°
垂直定义

∴EF∥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B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
∠2=∠BAD
(等量代换)
∴DG∥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已知AB=AD,AC=AE,∠1=∠2,请说明BC=DE的理由.
解:∵∠1=∠2
∴∠1+
∠EAC
=∠2+
∠EAC
等式性质

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
AD
(已知)
∠BAC=∠DAE(已证)
AC
=AE(已知)
∴△ABC≌△ADE(
SAS

∴BC=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AD为⊙O的直径,作⊙O的内接等边三角形ABC.黄皓、李明两位同学的作法分别是:
黄皓:1.作OD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B,C两点,
      2.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李明:1.以D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于B,C两点,
      2.连接AB,BC,CA,△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已知两位同学的作法均正确,请选择其中一种作法补全图形,并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解:我选择
黄皓
黄皓
的作法.
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