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7448  437456  437462  437466  437472  437474  437478  437484  437486  437492  437498  437502  437504  437508  437514  437516  437522  437526  437528  437532  437534  437538  437540  437542  437543  437544  437546  437547  437548  437550  437552  437556  437558  437562  437564  437568  437574  437576  437582  437586  437588  437592  437598  437604  437606  437612  437616  437618  437624  437628  437634  437642  447090 

第三次分离是国共内战造成

2、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A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

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在政策中建议国共两党进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方针政策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有“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

试题详情

(三)祖国统一大业

1、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A、香港问题由来

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第二步: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区;第三步:1898年强租新界

B、澳门问题由来

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C、台湾问题由来

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三次分离与回归?

试题详情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物。

2、背景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3、建立(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自治区。

    (2)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5个。除内蒙古自治区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成立。除5个省级自治区外,全国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100多个自治县(旗),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4、意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

  ②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试题详情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

1、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创立一届人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难突破]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议会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阶级本质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
组织原则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按分权制衡的原则
行使权力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议员对选民不负责任,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导核心
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

试题详情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垮台

(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历史纵横和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

①时、地:1949年、北平

②代表:社会各阶层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六百多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界民主人士、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

(2)内容:

①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纪年法

(3)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1)职能改变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发展: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2)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试题详情

4、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新发展。

试题详情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强了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试题详情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