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1245  441253  441259  441263  441269  441271  441275  441281  441283  441289  441295  441299  441301  441305  441311  441313  441319  441323  441325  441329  441331  441335  441337  441339  441340  441341  441343  441344  441345  441347  441349  441353  441355  441359  441361  441365  441371  441373  441379  441383  441385  441389  441395  441401  441403  441409  441413  441415  441421  441425  441431  441439  447090 

7.若关于x的方程|x-6x+8|=a恰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 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使不等式x+px〉4x+p-3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试题详情

5.等差数列{a}中,a=84,前n项和为S,已知S>0,S<0,则当n=______时,S最大。

试题详情

4.已知{a}是等比数列,且a+a+a=18,a+a+a=-9,S=a+a+…+a,那么S等于_____。

  A.  8    B.  16    C.  32    D.  48

试题详情

3.     已知函数f(x)=log(x-4x+8), x∈[0,2]的最大值为-2,则a=_____。

A.     B.     C.  2   D.  4

试题详情

2.     已知函数f(x)=|2-1|,a<b<c,且f(a)>f(c)>f(b),则_____。

A. a<0,b<0,c>0   B. a<0,b>0,c>0   C. 2<2   D. 2+2<2

试题详情

1.     方程sin2x=sinx在区间(0,2π)内解的个数是_____。

A.  1    B.  2   C.  3    D.  4

试题详情

8. 建造一个容积为8m,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120元和80元,则水池的最低造价为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图像法解方程,也可代入各区间的一个数(特值法或代入法),选C;

2小题:函数f(x)的对称轴为2,结合其单调性,选A;

3小题:从反面考虑,注意应用特例,选B;

4小题:设tg=x (x>0),则+,解出x=2,再用万能公式,选A;

5小题:利用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设S=S=m,=x,则(,p)、(,q)、(x,p+q)在同一直线上,由两点斜率相等解得x=0,则答案:0;

6小题:设cosx=t,t∈[-1,1],则a=t-t-1∈[-,1],所以答案:[-,1];

7小题:设高h,由体积解出h=2,答案:24

8小题:设长x,则宽,造价y=4×120+4x×80+×80≥1760,答案:1760。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设a>0,a≠1,试求方程log(x-ak)=log(x-a)有实数解的k的范围。(89年全国高考)

[分析]由换底公式进行换底后出现同底,再进行等价转化为方程组,分离参数后分析式子特点,从而选用三角换元法,用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解。

[解] 将原方程化为:log(x-ak)=log,  等价于  (a>0,a≠1)

∴ k=  ( ||>1 ), 

=cscθ,  θ∈(-,0)∪(0, ),则 k=f(θ)=cscθ-|ctgθ|

当θ∈(-,0)时,f(θ)=cscθ+ctgθ=ctg<-1,故k<-1;

当θ∈(0, )时,f(θ)=cscθ-ctgθ=tg∈(0,1),故0<k<1;

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k<-1或0<k<1。

       y     C
 C    
 
        -ak
     -a      a      x
   

[注] 求参数的范围,分离参数后变成函数值域的问题,观察所求函数式,引入新的变量,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在进行三角换元时,要注意新的变量的范围。一般地,此种思路可以解决有关不等式、方程、最大值和最小值、参数范围之类的问题。本题还用到了分离参数法、三角换元法、等价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另一种解题思路是采取“数形结合法”: 将原方程化为:log(x-ak)=log,等价于x-ak= (x-ak>0),设曲线C:y=x-ak,曲线C:y= (y>0),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ak>a或-a<-ak<0时曲线C与C有交点,即方程有实解。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或0<k<1。

还有一种思路是直接解出方程的根,然后对方程的根进行讨论,具体过程是:原方程等价变形为后,解得:,所以>ak,即-k>0,通分得<0,解得k<-1或0<k<1。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或0<k<1。

例2. 设不等式2x-1>m(x-1)对满足|m|≤2的一切实数m的取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 此问题由于常见的思维定势,易把它看成关于x的不等式讨论。然而,若变换一个角度以m为变量,即关于m的一次不等式(x-1)m-(2x-1)<0在[-2,2]上恒成立的问题。对此的研究,设f(m)=(x-1)m-(2x-1),则问题转化为求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f(m)的值在[-2,2]内恒为负值时参数x应该满足的条件

[解]问题可变成关于m的一次不等式:(x-1)m-(2x-1)<0在[-2,2] 恒成立,设f(m)=(x-1)m-(2x-1),

解得x∈(,)

[注] 本题的关键是变换角度,以参数m作为自变量而构造函数式,不等式问题变成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本题有别于关于x的不等式2x-1>m(x-1)的解集是[-2,2]时求m的值、关于x的不等式2x-1>m(x-1)在[-2,2]上恒成立时求m的范围。

一般地,在一个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确定合适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揭示函数关系,使问题更明朗化。或者含有参数的函数中,将函数自变量作为参数,而参数作为函数,更具有灵活性,从而巧妙地解决有关问题。

例3. 设等差数列{a}的前n项的和为S,已知a=12,S>0,S<0 。

①.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②.指出S、S、…、S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92年全国高考)

[分析] ①问利用公式a与S建立不等式,容易求解d的范围;②问利用S是n的二次函数,将S中哪一个值最大,变成求二次函数中n为何值时S取最大值的函数最值问题。

[解]① 由a=a+2d=12,得到a=12-2d,所以

S=12a+66d=12(12-2d)+66d=144+42d>0,

S=13a+78d=13(12-2d)+78d=156+52d<0。

 解得:-<d<-3。

② S=na+n(n1-1)d=n(12-2d)+n(n-1)d

[n-(5-)][(5-)]

因为d<0,故[n-(5-)]最小时,S最大。由-<d<-3得6<(5-)<6.5,故正整数n=6时[n-(5-)]最小,所以S最大。

[注] 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实质上是定义在自然数集上的函数,因此可利用函数思想来分析或用函数方法来解决数列问题。也可以利用方程的思想,设出未知的量,建立等式关系即方程,将问题进行算式化,从而简洁明快。由次可见,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要求灵活地运用、巧妙的结合,发展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

本题的另一种思路是寻求a>0、a<0 ,即:由d<0知道a>a>…>a,由S=13a<0得a<0,由S=6(a+a)>0得a>0。所以,在S、S、…、S中,S的值最大。

例4.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C是圆周上任一点,设∠BAC=θ,PA=AB=2r,求异面直线PB和AC的距离。

[分析] 异面直线PB和AC的距离可看成求直线PB上任意一点到AC的距离的最小值,从而设定变量,建立目标函数而求函数最小值。

  P      M A     H    B    D   C

[解] 在PB上任取一点M,作MD⊥AC于D,MH⊥AB于H,

设MH=x,则MH⊥平面ABC,AC⊥HD 。

∴MD=x+[(2r-x)sinθ]=(sin+1)x-4rsinθx+4rsinθ

=(sinθ+1)[x-]+

即当x=时,MD取最小值为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注] 本题巧在将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距离”变成“求异面直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并设立合适的变量将问题变成代数中的“函数问题”。一般地,对于求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先将文字说明转化成数学语言后,再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函数性质、重要不等式和有关知识进行解答。比如再现性题组第8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例5. 已知△ABC三内角A、B、C的大小成等差数列,且tgA·tgC=2+,又知顶点C的对边c上的高等于4,求△ABC的三边a、b、c及三内角。

[分析]已知了一个积式,考虑能否由其它已知得到一个和式,再用方程思想求解。

[解] 由A、B、C成等差数列,可得B=60°;

由△ABC中tgA+tgB+tgC=tgA·tgB·tgC,得

tgA+tgC=tgB(tgA·tgC-1)= (1+)

设tgA、tgC是方程x-(+3)x+2+=0的两根,解得x=1,x=2+

设A<C,则tgA=1,tgC=2+,  ∴A=,C=

由此容易得到a=8,b=4,c=4+4。

[注]本题的解答关键是利用“△ABC中tgA+tgB+tgC=tgA·tgB·tgC”这一条性质得到tgA+tgC,从而设立方程求出tgA和tgC的值,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6. 若(z-x) -4(x-y)(y-z)=0,求证:x、y、z成等差数列。

[分析] 观察题设,发现正好是判别式b-4ac=0的形式,因此联想到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证明] 当x=y时,可得x=z,  ∴x、y、z成等差数列;

当x≠y时,设方程(x-y)t-(z-x)t+(y-z)=0,由△=0得t=t,并易知t=1是方程的根。

∴t·t=1  ,  即2y=x+z ,   ∴x、y、z成等差数列

[注]一般地,题设条件中如果已经具备或经过变形整理后具备了“x+x=a、x·x=b”的形式,则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如果具备b-4ac≥0或b-4ac≤0的形式,可以利用根的判别式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这种方法使得非方程问题用方程思想来解决,体现了一定的技巧性,也是解题基本方法中的一种“构造法”。

例7. △ABC中,求证:cosA·cosB·cosC≤

[分析]考虑首先使用三角公式进行变形,结合三角形中有关的性质和定理,主要是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变形后再通过观察式子的特点而选择和发现最合适的方法解决。

[证明] 设k=cosA·cosB·cosC=[cos(A+B)+cos(A-B)]·cosC=[-cosC+cos(A-B)]cosC

整理得:cosC-cos(A-B)·cosC+2k=0,即看作关于cosC的一元二次方程。

∴  △=cos(A-B)-8k≥0  即 8k≤cos(A-B)≤1 

∴ k≤即cosA·cosB·cosC≤

[注]本题原本是三角问题,引入参数后,通过三角变形,发现了其等式具有“二次”特点,于是联想了一元二次方程,将问题变成代数中的方程有实解的问题,这既是“方程思想”,也体现了“判别式法”、“参数法”。

此题的另外一种思路是使用“放缩法”,在放缩过程中也体现了“配方法”,具体解答过程是:cosA·cosB·cosC=[cos(A+B)+cos(A-B)]·cosC  =-cosC+cos(A-B)·cosC=- [cosC-]+cos(A-B)≤cos(A-B) ≤

例8. 设f(x)=lg,如果当x∈(-∞,1]时f(x)有意义,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当x∈(-∞,1]时f(x)=lg有意义的函数问题,转化为1+2+4a>0在x∈(-∞,1]上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

[解] 由题设可知,不等式1+2+4a>0在x∈(-∞,1]上恒成立,

即:()+()+a>0在x∈(-∞,1]上恒成立。

设t=(),  则t≥,  又设g(t)=t+t+a,其对称轴为t=-

∴ t+t+a=0在[,+∞)上无实根,  即 g()=()++a>0,得a>-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

[注]对于不等式恒成立,引入新的参数化简了不等式后,构造二次函数利用函数的图像和单调性进行解决问题,其中也联系到了方程无解,体现了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一般地,我们在解题中要抓住二次函数及图像、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问题进行相互转化。

在解决不等式()+()+a>0在x∈(-∞,1]上恒成立的问题时,也可使用“分离参数法”: 设t=(),  t≥,则有a=-t-t∈(-∞,-],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其中最后得到a的范围,是利用了二次函数在某区间上值域的研究,也可属应用“函数思想”。

Ⅲ、巩固性题组:

试题详情

7.正六棱锥的体积为48,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此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关于x的方程sinx+cosx+a=0有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