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884  443892  443898  443902  443908  443910  443914  443920  443922  443928  443934  443938  443940  443944  443950  443952  443958  443962  443964  443968  443970  443974  443976  443978  443979  443980  443982  443983  443984  443986  443988  443992  443994  443998  444000  444004  444010  444012  444018  444022  444024  444028  444034  444040  444042  444048  444052  444054  444060  444064  444070  444078  447090 

19.(2009山东日照模拟)  如图所示,为光电计时器的实验简易示意图。当有不透光物体从光电门问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光滑水平导轨MN上放置两个相同的物块A和B,左端挡板处有一弹射装置P,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平滑连接,今将挡光效果好,宽度为d=3.6×10-3m的两块黑色磁带分别贴在物块A和和B上,且高出物块,并使高出物块部分在通过光电门时挡光。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L=8m,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v=6m/s匀速转动。物块A、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p=O.2,且质量为mAmB=l kg开始时在A和B之间压缩一轻弹簧,锁定其处于静止状态,现解除锁定,弹开物块A和B,迅速移去轻弹簧,两物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计时器显示读数均为t=9.0×10-4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

(1)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Ep

(2)物块B沿传送带向右滑动的最远距离sm

(3)物块B滑回水平面MN的速度大小;

答案:(1)解除锁定,弹开物块AB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VA=vB==4.0m/s

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J

(2)物块B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滑动的距离最远。

由动能定理得         得   

(3)vB’= = 4m/s

试题详情

18. (2009广东省广大附中模拟)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车P高h,质量为m的小物块Q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M:m=4:1,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物块到达最低点与Q碰撞之前瞬间的速度是多大?

(2)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平板车的速度为多大?

  (3)平板车P的长度为多少?

  (4)小物块Q落地时距小球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答案: (1)小球由静止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

   

   

(2)小球与物块Q相撞时,没有能量损失,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则:

  

  

可知二者交换速度:  

Q在平板车上滑行的过程中,有:  

则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平板车的速度为:  

(3)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 

解得, 

试题详情

17.(2009江苏省江浦中学月考)  光滑的长轨道形状如图所示,底部为半圆型,半径R,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B两质量相同的小环用长为R的轻杆连接在一起,套在轨道上。将AB两环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A环离开底部2R。不考虑轻杆和轨道的接触,即忽略系统机械能的损失,求:

(1)AB两环都未进入半圆型底部前,杆上的作用力。

(2)A环到达最低点时,两球速度大小。

(3)若将杆换成长    ,A环仍从离开底部2R处静止释放,经过半圆型底部再次上升后离开底部的最大高度 。

答案  ⑴ 对整体自由落体,加速度为g; 以A为研究对象,A作自由落体则杆对A一定没有作用力。

⑵ AB都进入圆轨道后,两环具有相同角速度,则两环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整体机械能守恒:    

⑶  A再次上升后,位置比原来高h,如图所示。

由动能定理     , 

A离开底部 

试题详情

16.(2009广东省实验中学模拟)  如图所示,矩形盒的质量为,底部长度为,放在水平面上,盒内有一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的左端。向右的水平初速度,以后物体与盒的左右壁碰撞时,始终向右运动。当的左壁最后一次碰撞后,立刻停止运动,继续向右滑行()后也停止运动。

(1)第一次碰撞前,是否运动?

(2)若第一次与碰后瞬间向左运动的速率为,求此时矩形盒的速度大小

(3)当停止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1) 第一次碰撞前,A、B之间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即

 A对B的摩擦力

而B与地面间的压力等于A、B重力之和,即

     地面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

          故第一次碰撞前,B不运动

(2)设A第一次碰前速度为v,碰后B的速度为v2

   则由动能定理有………………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有     ……………

解得…………

(3)当停止运动时, 继续向右滑行()后停止,设B停止时,的速度为,则由动能定理………………

……………

解得………………

试题详情

15.(2009广东省茂名模拟)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左端连着绝缘介质小球B,右端连在固定板上,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整个装置处在场强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A,从距B球为S处自由释放,并与B球发生碰撞。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且A球的电荷量始终不变。已知B球的质量M=3m,B球被碰后作周期性运动,其运动周期(A、B小球均可视为质点)。

(1)求A球与B球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球的速度V1和B球的速度V2

(2)要使A球与B球第二次仍在B球的初始位置迎面相碰,求劲度系数k的可能取值。

答案 :(1)设A球与B球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0

由动能定理得,           ①

解得:              ②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③

机械能无损失,有       ④

解得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方向向右 

(2)要使mM第二次迎面碰撞仍发生在原位置,则必有A球重新回到O处所用的时间t恰好等于B球的

   ⑥

(n=0 、1 、2 、3 ……)  ⑦

由题意得:          ⑧

解得:  (n=0 、1 、2 、3 ……) ⑨

试题详情

14.(2009山东省泰安模拟)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面桌面上的滑 块P和Q都视作质点,质量均为,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____________.

答案 

试题详情

13.(2009山东莱芜四中模拟)  铜质金属环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 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B. 金属环在下落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 金属环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D. 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始终大于其自身的重力

试题详情

12.(2009年广大附中模拟)  .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板的中央有一光滑的小孔,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小孔,绳的两端分别挂上小球C和物体B,在B的下端再挂一重物A,现使小球C在水平板上以小孔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稳定时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现剪断连接A、B的绳子,稳定后,小球以另一半径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小球运动半周,剪断连接A、B的绳子前受到的冲量大些

B.剪断连接A、B的绳子后,B、C的机械能增加

C.剪断连接A、B的绳子后,C的机械能不变

D.剪断连接A、B的绳子后,A、B、C的总机械能不变(A未落地前)

试题详情

11.(江苏省上冈中学月考)  如图所示,A、B、O、C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四点,其中A、B、O沿同一竖直线,B、C同在以O为圆心的圆周(用虚线表示)上,沿AC方向固定有一光滑绝缘细杆L,在O点固定放置一带负电的小球.现有两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正电的小球ab,先将小球a穿在细杆上,让其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杆下滑,后使 b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下落.各带电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从A点到C点,小球a做匀加速运动

B.小球a在C点的动能大于小球b在B点的动能

C.从A点到C点,小球a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但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D.小球a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于小球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试题详情

10.(江苏省江安中学月考)  如图,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块M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M与地面间接触光滑。开始时,m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对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正确的说法是      ( D )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B、F1、F2 分别对m、M做正功,故系统动量不断增加

C、F1、F2 分别对m、M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D、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的动能最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