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放电过程中,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
气体
[标准答案]B
[解析]A项,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变性,所以A错;B项,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对;C项,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所以C错;D项,消耗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D错。
[考点分析]
①原电池反应(反应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
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B.用浓盐酸与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C.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
制
: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
反应生成
:
[标准答案]C
[解析]漂白粉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
,那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项错;实验室制取
的原理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所以B项错;D项,在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
,所以D错。
[考点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0. 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不能与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
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
反应
[标准答案]A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很容易查出
的原子个数,所以分子式为
,A项对;因为在苯环上有羟基,构成羟基酚的结构,所以能与
发生显色反应,B项错;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存在
,所以能够发生酯化反应,C项错;D项,有三个基团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苯酚上的羟基、酯基和肽键,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应该为3mol。
[考点分析]
①原子共平面问题(深层次)
②根据结构能判断该物质的类别。
③根据官能团判断该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能发生哪些反应类型。
④根据结构判断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时的定量关系
9.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
,振荡静置后分层,
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
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
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
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
溶液,
溶液褪色,说明
具有氧化性
D.
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
、
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
的
比
的
大
[标准答案]AD
[解析]A项,是高中化学必修1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萃取实验;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在该实验中根本得不到白色沉淀,因为亚硫酸不可能制取盐酸;C项只能说明
具有还原性,因为
具有强氧化性,常做氧化剂。D项,沉淀呈黄色,说明沉淀是
,也就意味着
的
比
的大。
[考点分析]
①重要试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应牢记;
②
的运用。
8.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标准答案]C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条件可以看出X是
元素,Y是
元素,Z是
元素,W是
元素,R是
元素。所以,A项,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
、
),其半径依次减小(判断依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B项,X和Y元素能形成2种化合物,
和
;C项,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是氢化物,因为Y(O元素)和R(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Y
R,所以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是中强碱,而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是强酸。
[考点分析]元素周期律的运用
①同周期、同主族内元素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变化规律。
②元素之间化合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的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的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7.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
、
、
B.
含有0.1 mol·L-1
的溶液中:
、
、
、
C.
含有0.1 mol·L-1
溶液在中:
、
、
、
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
、
、
[标准答案]D
[解析]A项,强碱性溶液意味着存在大量的
,所以
不能共存(
);B项,
和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C项,
和
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
[考点分析]离子共存问题(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牢记)
①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②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③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隐含条件)。
6. 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
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
溶液
C.
用量筒取5.00mL 1.00mol·L-1盐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
D.
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标准答案]B
[解析]A项,导气管深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去了,这样容易产生倒吸,所以该装置不能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用的仪器室滴定管,滴定管有两种:酸式和碱式,具体使用范围是: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使塞子无法转动。碱式滴定管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的溶液,如碘、高锰酸钾和硝酸银等。所以量取高锰酸钾溶液用酸式滴定管。C项,有两点错误之处,第一点量筒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第二点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内溶解,不允许在容量瓶内溶解。D项,苯的密度比水小,飘在水上面,故有机层应该从上口倒出。
[考点分析]常见实验的仪器组装,操作过程、注意事项要牢记;
常见仪器的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地方(精确度)
5.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 点解
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标准答案]D
[解析]A项,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利用
的吸附性进行净水;B项,是因为轮船主要用铁造外壳,铁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镀上比铁活泼的锌,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从而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氧化镁的熔点是2852℃,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电解
饱和溶液,发生地化学反应为
,不会产生金属镁,电解熔融的
能制取单质镁,发生的反应
。
[考点分析](1)物质的水解反应,以及水解反应的用途;(2)常见生活常识的原理;(3)常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用途;(4)常见物质的制备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
数目为0.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 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标准答案]C
[解析]A项,PH=13也就是意味着
,则
,所以
,所以
;B项,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歧化反应),
,那么转移电子的数目应该为
;C项,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
,则
,所以
,
;D项,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是
,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也不为
。
[考点分析]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③正确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某种微粒的个数;④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
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
b |
c |
A |
Al |
AlCl3 |
Al(OH)3 |
B |
HNO3 |
NO |
NO2 |
C |
Si |
SiO2 |
H2SiO3 |
D |
CH2=CH2 |
CH3CH2OH |
CH3CHO |
[标准答案]B
[解析]A项:
(
或者
,
(
),
(
),
的转化必须经过
(反应方程式为:
)和
(
)这两步,所以A项不选;
B项:
(
),
(
),
(
),
(
),所以B项正确;
C项:
(
),
必须经过两步(
和
),
D项:
(
),
(
),
(
),
就必须经过两步(
和
)
[考点分析]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