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同学们在课外学习活动中知道了钠和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有同学认为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于是同学们展开了以下探究: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查阅资料]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提出猜想]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凡种猜想: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①Na2O、C ②________、C ③NaOH、C 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
步骤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
(1) |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___ |
(2) | 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
(2) | 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_____溶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___ |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加入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的________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
[结论]猜想________(填序号)正确。
【答案】4Na+CO22Na2O+C ③ 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Na2CO3 ③ 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C(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酚酞 Na2O 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CuSO4溶液 ④
【解析】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根据Mg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钠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配平即可;做出猜想后,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③肯定是错误的,因为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一定有碳;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肯定有Na2CO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在步骤( 3 )中也可以通过加入CuSO4溶液、CuCl2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等,进行检验;通过探究可知,猜想④是正确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固体化合物___________。 | _________ | 盐酸过量 |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收集NO2的方法为________。
(2)反应NO+X→NO2中,X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的大烧杯中加入1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8g,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下图是对生成氯化钠反应关系的归纳与整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常见的碱,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NaHC03在医疗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
(4)反应③、④、⑤、⑥能够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配制200g 8%的NaCl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配制过程中为了加快NaCl的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50克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________。
A 馒头 B 水果 C 鱼肉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是________。
A 采用汽车限号行驶
B 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 减少使用玻璃幕墙
D 倡导居民节约用水
(3)____________被称为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们利用和开发核能、潮汐能和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等新能源,可节省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已知:孔穴1:石灰水 2:稀盐酸 3:水 4:氢氧化钠溶液 5:稀硫酸 6:碳酸钾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基于证据推理不正确的是
A. 根据pH减小且低于7的事实,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该反应大约在60 s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是否为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所导致,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
D.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1)水通直流电能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负极得到16毫升气体,正极玻璃管应得到_____毫升气体。
(2)带锈的铁钉加入过量的盐酸中,开始观察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消失且溶液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会观察到有少量_____产生,反应方程式_____。
(3)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细口瓶中常常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它是碳酸钙,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洗涤该试剂瓶时应该加少量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