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强在一次查阅资料时得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原理为:Na2CO3+CO2+H2O=2NaHCO3 . 出于好奇,他和同学一起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发结晶,得到了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1)【作出猜想】 猜想Ⅰ:只有Na2CO3;
猜想Ⅱ:可能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猜想Ⅲ:
【査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②Na2CO3与NaOH的热稳定性较好
③CaCl2和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过量.
(2)【交流讨论】 小方认为,要想知道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可将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后,直接用pH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你认为是否可行?;理由是 .
(3)【继续探究】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目的/结论 |
①取白色固体适量配制成溶液.往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 充分反应后,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除去白色固体中的 |
②取滤液,往滤液中滴入几滴 | 白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
【交流与反思】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 .
【答案】
(1)可能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Ⅲ;二氧化碳
(2)不可行;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值都大于7
(3)氯化钙溶液;碳酸钠;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密封保存
【解析】解:【作出猜想】二氧化碳过量还会生成碳酸氢钠,所以猜想Ⅲ:可能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故填:可能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设计实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若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Ⅲ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二氧化碳过量;故填:Ⅲ;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值都大于7,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故填:不可行;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值都大于7;
【继续探究】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实验方案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目的/结论 |
①取白色固体适量配制成溶液.往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除去白色固体中的碳酸钠 |
②取滤液,往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仍为无色 | 白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
;故填: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目的/结论 |
氯化钙溶液 | 碳酸钠 | |
酚酞试液 | 溶液仍为无色 |
;
【交流与反思】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 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化学式为( )
A.H2S
B.Na2SO3
C.CuSO4
D.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弊.您瞧!如图是某“暖宝宝”外包装的图片.该“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原理就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2)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
(3)厨房中的切菜刀也是铁制品,写出防止其生锈的﹣种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性质与应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C. 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干电池的电极
D.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酸碱度,如果现将pH试纸润湿后,再把该盐酸滴在pH试纸上,则测得的pH与盐酸实际的pH比较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