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下各图像描述的实验现象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A. 向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
B.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C. 向一定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
D. 将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A、向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容易pH=7,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同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溶解度增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系曲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
B.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C.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过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则a为Mg,b为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清华大学合成了原子级钴催化剂。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为 58.93gB. 钴的元素符号为 CO
C. 钴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7D. 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 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NO3、NaCl、BaCO3、Cu(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混合后,过滤,得白色沉淀B和蓝色滤液C.
II向步骤I所得滤液C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白色沉淀B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实验过程①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D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为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5)若要检验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可以用无色滤液D进一步实验,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炼铁的技术,他们将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氧化铁还原为铁.请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⑴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
⑵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⑶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 | 向滤液中加入_____ | _____ | 猜想Ⅱ成立 |
向滤渣中加入_____ | _____ |
⑷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下图中,甲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x=______
(2)请在乙中方框内画出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并分析鉨元素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4)根据鉨和铝的结构,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试预测鉨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______(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用G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__(填“b”或“c”)端通入;用C装置代替B装置,收集所需的气体量后,对C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校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相关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和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结合上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1中“▲”处对应的粒子符号_____。
②他们记录下图2实验中的现象:
甲组:II处产生蓝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III处_____;
乙组:II处产生蓝白色沉淀,III处没有变化。
③查阅资料可知:在酸性条件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白色的碱式硫酸铜固体,硫酸铜溶液的pH﹤7。分析造成乙组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 H2O+CO2↑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