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分)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 (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是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Cu0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3)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2H2OCuO 2H20+02
分析:(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进行判断;
(2)根据碳酸的性质可以知道,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不能稳定的存在;
(3)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4)根据题给信息可以知道氧化铜也可以作为催化剂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残留的标签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可以得出丙的猜想可能是硫酸等物质;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不能够形成稳定的溶液,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是很合适;
(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氧化铜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所以如果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则会产生氧气,鉴别氧气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所以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所以如果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则固体会溶解,而溶液变为蓝色;
(4)如果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过氧化氢会分解而产生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1)稀硫酸;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3)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2H2O2 CuO2H20+O2↑.
点评: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破损的标签所显示的元素符号和数字,然后利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进行可能的判断,进而根据题给的信息来进行判断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1分)化学与环境保护——探究酸雨的腐蚀性
我国道教发源地山东威海圣经山摩崖石刻,为国内罕见的大型道教石刻,可称为瑰宝。圣经山摩崖石刻的材质是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现在字迹已模糊不清。摩崖石刻被腐蚀,是否是酸雨所致?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的成因:即使大气没有受到污染,正常的雨水或河水也呈微弱酸性(pH在5.6~7之间),原因是                                。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强,是因为雨水吸收了被污染的大气中的                                等有害气体。大气中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来自于                                             
(2)定量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及定性实验表明:(1)醋酸和酸雨的酸性程度差不多,pH在5.6~3之间;(2)酸雨(醋酸)确实能加重大理石腐蚀的程度。(3)定性实验显示:将大理石放入pH=3的醋酸溶液中,短时间内几乎看不出有气泡产生。
现提供下列仪器和试剂:
仪器:烧杯、托盘天平、镊子、量筒、胶头滴管。
药品:pH=6.5的普通雨水、pH=3醋酸溶液、大理石薄片。
请你设计一个“定量实验方案”,证明摩崖石刻被腐蚀,主要与酸雨有关,与普通雨水无关。
实验内容及步骤
应得到的实验结果
 
 
(3)下列与保护摩崖石刻有关的说法中,你同意的是(                )
A.了解哪种人类活动最容易引起酸雨
B.引起酸雨原因的结论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C.保护摩崖石刻要建立在有关损坏原因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上
D.要从根本上预防酸雨的危害,应禁止工厂和汽车排放气体
E.要减少酸雨的危害,应研究和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技术
F.要从根本上保护摩崖石刻,主要应研究修复被酸雨损伤的摩崖石刻的方法与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承担了某项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气体X(已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将0.17gX气体由注射器A缓缓送入B装置(B装置中的空气已预先除去),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用D装置抽取收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如下:


(1)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是      g,X中一定有     元素。
(2)经测定,D中的气体由一种元素组成,常温常压下密度是1.25g/L,试推测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是     g。(常见气体密度如下)

(3)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O?
[实验探究]小胡设计了如图27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A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          
(3)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经检验F处的气体为CO。结论:CO2在高温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了CO。
[实验反思] (4)有同学对A装置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
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拓展] (5)撤去B,按A→C→D→E顺序连接。然后A中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要检验该实验条件下D中木炭所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实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3分)小明同学对标签上只能看到“SO4”的某瓶无色溶液(如下图)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猜想其溶质可能是:
①H2SO4 ②Na2SO4 ③BaSO4

(1)根据溶解性可知,以上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直接向试剂中加入几粒锌粒,根据________________现象确定其溶质是H2SO4,并给试剂瓶贴上“H2SO4溶液”的标签。
(3)请你指出小明同学实验操作中存在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进行实验一]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1 6所示。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有水生成;通过
_________证明有CO2生成。
[提出问题]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产物是Na2CO3
猜想Ⅱ: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完成猜想Ⅱ)。
[进行实验二]下表是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完成方案: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可用盐酸表示)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下图)。

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请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_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作用。
(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_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作用。
(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2中时,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1)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
气泡、吸滤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吸滤瓶内盛有的红色溶液变无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试管2中的固体分别是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请你解释溶液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