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李用右图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老师给他提供了石灰石、无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水溶液各一瓶。

(1)小李要把稀盐酸选出,可选用下列的________来检验。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2)小李把石灰石和100克稀盐酸装迸发生器中,用天平称量发生器和里面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总质量的减小值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最后还有少量石灰石剩余。棍据图象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克。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不计水蒸发和稀盐酸的挥发)。
:(1)C    (2)4.4   设参加反应的HC1的质量为X克
CaCO3+2HCI=CaCI2+CO2↑ +H2O
73         44
X         4. 4g
73:44=X:4.4g
X="7." 3g
HCl%=7.3g/lOOg=7.3%
(1)由于三种物质中只有盐酸显酸性,可以直接用PH试纸检验;(2)根据图像可知,当HCI反应完全时减少的量为4.4g,且全部为CO2气体发出;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直接计算出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过程见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研磨,产生的气体可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Al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小明将Al丝插入到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他非常困惑。小芳告诉了他,这是因为      ,并告诉了他最简单的物理处理的方法是                        .他按照小芳告诉的方法重新做了该实验,但他又发现Al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
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你认为他们提出该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
SO2的性质与CO2相似.
[设计方案]
同学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方案:
(1)小明认为若只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小芳认为若只是SO2 ,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在通气前后        的质量,即可验证.
(3)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气体可能含SO2、O2、H2

如果产生的是O2和H2的混合气体,你认为该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现经实验证明不含O2,可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首先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再将收集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后点燃乙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有CuO的铜丝网变为光亮的红色;此时先      (填“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体”);实验结束时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发现质量无变化.
[实验结论]Al丝插入到CuSO4溶液时,产生的气体是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后,他们请教实验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在配制CuSO4溶液时,为防止溶液浑浊,在溶液中加了少量该酸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d→e,其目的是既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把多余的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储存在C瓶中,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分析讨论】经分析讨论,大家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SO2、SO3、O2等气体,经进一步查验后确认没有SO3、O2,于是大家决定进一步探究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①:产生的气体仅为SO2;猜想②:产生的气体仅为H2;你认为猜想③        
【查阅资料】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一种主要大气污染物。H2则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总会剰余。
【设计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据此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图中X为        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         (填①、②、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
(3)与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在处理图中反应①试管中残液时,应先用水将残液稀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5)另有同学认为多余的气体应通入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收集气体】将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下图),

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   ▲  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II.全部是        
猜想III.全部是CO2;  猜想IV.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    气体。
(2)步骤②加适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或IV”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                 
(4)若“现象a”无明显现象, “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现象c”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   ▲  ”成立
(5)若证明“猜想II”时, “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出现浑浊,则 “猜想2应该是       ▲        ”;
(6)若想证明“猜想IV”成立,则“现象abc”分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面是探究有关节约的问题,请你参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红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明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搜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        同时接触。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后观察,现象如 下: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4)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5)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持期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实验小组选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B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填一种).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2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以用于制取气体,又可以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应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5分)
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实验1
2.0
 
 
实验2
a
MnO2  0.5
 
① 表中a的数值应是   。
②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③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
(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
(I) 2KClO3 + 2MnO2="==2KMnO4" + Cl2↑+ O2↑;
(II)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K2MnO4 + Cl2="==2KCl" + MnO2 + O2↑。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拓展】氟利昂释放出的氯原子参与了臭氧层的破坏,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综合图中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写出臭氧层被破坏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